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32部分

就不一樣,這對指揮官來說是很致命的問題。仗打到一半,才發現部隊的線膛槍有多少廢了膛線,這可是絕大的忌諱。目前英華軍散兵裝備的線膛槍,槍管壽命不過二百來發,而滑膛槍打個上千發,效能依舊穩定,換用鋼造槍管後,滑膛槍幾乎就是傳家寶,線膛槍卻只能用熟鐵,不能用鋼。

更重要的是,考慮到槍管清理的因素,線膛槍的射速比滑膛槍差,而英華的滑膛槍做工精良,精度有一定保證,再配合射速,足以壓制敵人。以步兵火力的射程論,英華周邊的敵人還沒誰能勝過英華,沒有壓力推動軍隊去提高步兵火力的射程。

從另一方面看,官兵都認為,線膛槍雖然在二三百步還能有相當精度,可這種距離不是一般士兵能射中目標的,意義不大。

現在有了蒸汽機,作槍管的熟鐵材質穩定性大大提高,而鍛造和刻膛工藝也開始標準化,新定型的聖道八年式線膛槍,槍管壽命提升到了五六百發,而且相當穩定,這時候李肆就起了給陸軍全面換裝的心思。

他沒想到,反對的人還不止來自軍隊,佛山製造局也跳了出來,老丈人關鳳生一把鼻涕一把淚地說,真要換槍,製造局這麼多年的投資就要化為烏有。鍛鋼槍管工藝,磨膛工藝,這可是花了無數心血和海量銀子,一步步攀到眼下這種水準。重新退回到熟鐵槍管,對關鳳生來說,更是逆潮流的反動。

軍隊的反對自然是心中沒底,就算線膛槍有一千發壽命,還是比滑膛槍差,射速沒提升,還多了影響因素。軍隊真正希望提升的是射速。後裝底火槍正處在測試階段,即便有法國鍊金術士的幫助,底火的穩定性依舊很成問題,但軍隊覺得可以等,等個十年二十年都行,靠滑膛槍足以制霸四方。

仔細分析。李肆不得不承認,一個詞:需求。英華四周的敵人太差勁,滑膛槍加橫隊戰術,外加英華積澱很深的火炮力量,足以形成全面優勢。步兵火力的射程問題。並不是軍隊迫切關心的需求。

如果是在歐洲,作戰各方都有近代工業體系,前裝滑膛槍加米尼彈技術一旦傳播出去。自然就會成為各方努力的目標,這就有了全面改換步兵火力的需求,這種壓力在英華並不存在。

大家覺得不存在。可李肆卻能看到存在。緬甸之戰,背後就有不列顛東印度公司。如果不以技術優勢壓過去,緬甸之戰的代價應該會很高。而後英華與不列顛人爭奪緬甸,乃至爭奪孟加拉,這種壓力會越來越明顯,越早佔據技術的優勢地位,付出的代價越少。

可惜,阻力卻絆住了李肆的意志。這就是超前於時代的悲哀。甚至他自己也覺得這不是生死攸關的問題,所以並沒花大力氣推動。

圍繞線膛槍,李肆推動軍隊作的變革不大。聖道八年式依舊是散兵裝備,但散兵在部隊裡的比例上升到了四分之一。而且李肆還專門組建了單獨的線膛槍教導營。放到緬甸戰場去進行實戰檢驗。

線膛槍和米尼彈是硬體變革,在作戰方式這個軟體上,英華也正處於變革階段。

憑藉前世身為軍迷的一點毛皮認識,再對應眼下一國大規模擴軍,訓練不足,難以達到精銳部隊在橫隊戰術上的熟練程度,李肆覺得,陸軍進入縱隊戰術時代的時機來臨了。

過去十來年,英華陸軍都是橫隊戰術,擺出大橫陣,堂堂正正,呆呆愣愣作戰。因為軍隊規模不大,訓練度能保證,這種戰術運用得十分嫻熟,也積累下了豐富經驗。

但此次大戰的兩個方向,一是西北開闊地,要跟滿清騎兵對陣,一是緬甸熱帶叢林,地勢複雜,兩個戰場,橫陣戰術都存在巨大缺陷,有必要轉變為靈活性高的縱隊戰術。

這並不是說縱隊戰術的戰鬥力優於橫隊戰術,而是縱隊戰術更適合將那些訓練度不足,規模龐大的部隊組織起來,發揮出戰鬥力,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