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38部分

時“巴勒姆”號的航向已經向左轉了大概30度,其右舷已經暴露在了位於三艘戰列艦編隊最後面的“貴陽”號的炮口之下。結果,在這一輪齊射中,9枚炮彈有2枚命中了“巴勒姆”號。第一枚打在了“巴勒姆”號b炮塔右下方的主裝甲帶上,因為入射角度太大,結果穿甲彈沒有能夠穿透其主裝甲板。第二發炮彈打在了戰艦艦橋與煙囪之間。炮彈幾乎是平直入射的,命中點正好在右舷前方副炮群的後面。這次,“巴勒姆”號上的主裝甲板沒有能夠擋住穿甲彈,炮彈就在鍋爐艙的上方爆炸!

緊接著,“廣州”號的炮擊也收到了戰果。五點五十三分,“廣州”號打出的第九輪齊射命中“巴勒姆”號一次。命中點在其b炮塔的基座處,炮彈是從a炮塔的上方飛過的,直接打在了這個脆弱的位置上。雖然“巴勒姆”號炮塔基座的裝甲厚達11英寸,但是26式穿甲彈在這個距離上足以擊穿16英寸的鋼板,而且這枚炮彈的入射角幾乎是垂直的,“巴勒姆”好的裝甲鋼板並沒有能夠起到作用!

在b炮塔被炸飛了之後,“巴勒姆”號的航向已經調整到了240度。此時“貴陽”號已經將瞄準點轉移到了戰艦後部,重點打擊戰艦後面的兩座炮塔,以及戰艦的動力系統。“廣州”號則將瞄準點鎖定在了“巴勒姆”號的艦橋上,想一炮幹掉這艘戰艦的中樞神經。位於最前面的“南寧”號的射角仍然是最不理想的,因此也就只能夠繼續炮擊“巴勒姆”號的艦首。因為距離已經接近到了大概6000碼左右,“巴勒姆”號b炮塔爆炸後產生的火焰又十分的顯眼,所以三艘戰列艦上的炮手已經不再需要由槍炮軍官提供炮擊引數,而是直接用炮塔上的副瞄準裝置直接瞄準目標,這樣,三艘戰列艦主炮都在以最大的發射速度開火,即一分鐘兩次齊射!

在遠距離交戰中,因為炮手無法直接看到敵艦,只能由槍炮軍官提供統一的炮擊引數,這基本上就是盲目的射擊,靠的就是火力密度與運氣。所以在這種戰鬥中,戰列艦主炮的射速是永遠不可能達到標稱的最大射速的。槍炮軍官需要時間解算炮擊引數,而且傳達命令也需要時間。在實戰中,能夠達到兩分鐘一次齊射就已經相當不錯了。而在很多時候,為了確保命中率,並且能夠有足夠的時間來觀察彈著點,從而校正炮擊引數,以五分鐘一次的頻率進行齊射也是很常見的。

只有在近戰中才能夠將戰列艦的火力密度發揮到極限。當炮手能夠直接觀察到目標,並且利用每座主炮炮塔上都有的副瞄準儀進行瞄準的時候,戰列艦的炮擊速度才會有本質的變化。在這個時候,炮擊已經不再是幾座炮塔同時開火,而是由每座炮塔裡的軍官單獨指揮戰鬥。在使用副瞄準儀作戰的時候,觀察精度肯定不如用主瞄準儀,甚至不如用雷達,可是在近距離戰鬥中,精度差一點並不是大的問題,只要火力密度上去了,照樣能夠保證炮彈命中敵艦。

也就是說,此時三艘戰列艦上的九座炮塔都在單獨作戰,而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還在繼續轉向的“巴勒姆”號。因為已經不再是統一的齊射,所以炮彈是接連不斷的落下來的。在6000碼以內的距離上,任何一名有點經驗的炮手都能夠準確的瞄準目標,並且將炮彈打到敵戰艦上去!

從六點前到六點十五分,短短十幾分鍾之內,“南寧”號打出了至少250枚穿甲彈,“廣州”號打出的炮彈也超過了200枚,“貴陽”號更是勇猛,根據當時戰艦上的槍炮軍官記錄,在十七分鐘的時間裡,“貴陽”號一共打出了302枚穿甲彈!也就是說,在這十幾分鍾時間裡,“巴勒姆”號一共遭到了超過750枚穿甲彈的攻擊,而在近距離戰鬥中,400毫米口徑巨炮的命中率在兩成左右。按照這個命中率計算的話,“巴勒姆”號至少捱了150枚穿甲彈。

因為當時命中敵艦的頻率太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