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87部分

空探測能力反而提高了,只是在陸地上空飛行的話,會受到地面雜撥的干擾,而“偵察鷹”上的雷達是針對在海上搜尋時設計的,因此抗雜撥干擾能力很差,這會影響到雷達的探測能力。

最大的問題不是雷達的探測距離,而是隻能探測前後各120度的範圍,而對兩側各60度的範圍是沒有探測能力的。這主要是因為雷達沒有裝在轟炸機的肚皮上,而是裝在了機首與機尾,因此不具備環向探測能力。這個問題還不算很嚴重,可以利用兩架飛機相互彌補探測方向上的缺陷。

最後測試的就是引導戰鬥機作戰的能力,而最終也證明了指揮機上的航空引導軍官在依靠雷達的時候可以有效的引導戰鬥機作戰。只是有一點必須注意,那就是這幾架飛機不能位於轟炸機群編隊的核心,而應該在外圍,不然其他的轟炸機將擋住雷達的探測方向。

最後得出的測試結果讓羅雲衝很滿意,至少他的設想是可行的,而不像以往其他人所認為的那樣,這只是“上將的高階玩具”而已。可以說,這8架飛機就是現代預警機的鼻祖,很多現代預警機所必須具備的功能,這8架飛機上都有。只是,這8架飛機從來就沒有被正式編為預警機,而且當時也沒有這個稱呼。更重要的是,這8架飛機很快就被淘汰掉了,因此在帝國航空兵的歷史上也沒有留下多少印記。還有,當時這8架飛機的效能是相當落後的,而且在實戰中的表現也差強人意,不說別的,僅30海里的探測距離,不完全的探測能力,還有僅僅能夠引導六架戰鬥機的指揮能力,這都遠不及後來出現的第一種預警機,就更不可能讓更多的人記住它們了。

在專業的航空史裡,這8架飛機的地位是很重要的。後來,西飛的工程師就是透過這種指揮機獲得了靈感,在戰爭結束後不久就製造出了第一種真正意義上的預警機,“預警指揮機”這個機種也隨後正式出現在了帝國空軍裡。後來西飛能夠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預警機生產廠,也正是在那個時候打下了基礎。

羅雲衝交給這8架飛機的第一個任務就是伴隨轟炸機群出發,負責引導防空戰鬥機作戰。為了具備全向探測能力,每個機群至少需要兩架指揮機,因此8架指揮機只能夠掩護4個機群。而當時出動的1000餘架轟炸機至少將組成12個機群,也就是說,只有三分之一的機群能夠獲得支援。

更嚴重的問題是,這些指揮機必須要伴隨轟炸機群一起行動,而且還必須得在轟炸機群的外圍飛行,不能在轟炸機群的中央飛行,而防空戰鬥機肯定是首先攻擊外圍的轟炸機,而不是直接去攻擊核心處的轟炸機。羅雲衝當時忽略了這個問題,而導致的結果連他自己都有點無法接受。

不論如何,在28年12月25日的轟炸中,世界上最早誕生的8架指揮機參加了轟炸波士頓的行動,這8架指揮機分別編在了第1,第2,第5,以及第10轟炸機群。每架指揮機負責引導一個戰鬥機小隊,即引導六個雙機編隊。而當時出動的護航戰鬥機有5箇中隊,只有大概一半的護航戰鬥機能夠得到直接引導。

28日中午,這8架指揮機混編在轟炸機群裡離開了古巴的機場,踏上了前往轟炸波士頓的航道。部署在百慕大群島上的戰鬥機晚了大概三個小時起飛,將在飛行途中追上轟炸機群。

羅雲衝當時就在關塔那摩附近的一座正規機場,他目睹了最後一架轟炸機離開跑道,向著東北方向飛去。轟炸行動都是安排好了的,轟炸機群的絕大部分航線在海洋上空,將盡量避開美國的雷達網。另外,各中隊的領隊長機都接到了具體的任務,可是羅雲衝仍然有點不很放心,他不是不放心那8架第一次參加作戰行動的指揮機,而是不放心整個轟炸行動。

這是戰略轟炸機第一次打擊美國東北部地區的城市,也是第一次打擊大城市,更是第一次在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