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地方上的統治卻是大大增強了,效率也強了。
各地富裕起來,百姓生活也好多了。
甚至因為工商興盛,稅收多了,但百姓的負擔還輕了。
每年朝廷做預算案,最大的開支還是軍費。六十萬大軍,養軍費用不少,尤其還有許多新設的軍校等,另一方面則是打仗開支大,朝廷不斷的對外用兵,甚至多個地方開戰。
幸好還是無往不利,處處攻城破地,繳獲戰利品也多,朝廷賞賜、撫卹給的多,糧草軍械耗費的多,但靠著繳獲等,平衡了許多開支。
要不然,以大唐如今這種四處開戰,還總是打的這麼大,早就破產了。
隨便打一仗,耗費都是千萬貫以上。
官吏薪水也確實佔了朝廷開支的大部分,剩餘的則是文教醫療,還有基礎建設。到處挖河修路,就沒有停過。
每年收入除了留下一成左右,其餘都會分到各塊,然後往往到了年底,還要超支不少。
好在宰相們都很老成,每每開支高,但起碼不會有赤字,多多少少每年都要勒緊褲腰帶節餘下來一點。
其實這個節餘多是來自於諸侯領地的稅收,這筆錢是不直接納入財入列表裡的,被內閣列在一個專門的賬目上存著,類似於宋朝的封樁錢。
此外,皇帝還有個內庫,每年也能存下不少錢。
按李靖所知道的,現在朝廷到開元二年底的國庫加內庫積存,總共是兩個億。
這筆錢也才相當於一年的財收而已。
打一場三十萬人的大仗,要是打上一兩年,也就差不多了。
現在朝廷打仗每年都還有進項,能填補打仗的軍費,萬一哪天唐軍打不動了,情況就不同了。
“當今世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擊敗大唐。”蘇烈豪邁的說道。別說過去經常能夠騎到中原王朝頭上拉屎拉尿的北方草原胡人。
就算是那些南方山裡的蠻夷們,也沒有能力造成什麼太大的麻煩了。
李靖嘆了口氣。
“當今大唐,確實無人可敵。但是,最堅固的堡壘卻往往是從內部攻破的。”
外部敵人已經沒有誰能擊敗大唐,可沒有外敵卻還有內患。
秦瓊道,“所以文遠說的很對,天下那麼大,我們何不一致槍口對外呢?真有一天,如果內部有了叛臣,我們諸侯也可以起兵勤王,一起守護大唐。”
李靖笑笑不說話。
諸侯屏藩朝廷,這算是最理想的狀態。可就算是宗室諸王分封,最終都往往會起兵叛亂。
誰能保證,最先亂的不是諸侯呢。
況且,就算這代諸侯忠心耿耿,可第二代第三代呢。
再者,他其實最擔心的還不是諸侯而是朝廷。
如承乾這樣年輕而又比較有魄力的皇帝,萬一哪天他想要削藩呢。
只要有朝一日皇帝能真正掌握大權,那麼擁兵六十萬,國庫裡有著幾億積存的皇帝,會不會率先打破這種平衡?
也許張超的想法是對的,確實需要限制皇權。皇帝是那個實力最強的諸侯之主,他才是最有能力也最有可能去打破這個平衡體系的人。
第1391章 以毒攻毒
“陛下,聽說太師在倭國發現了特大銀山和銅山,一年能開採幾百萬兩白銀和幾百萬斤銅。”
王承恩一路小碎步跑到甘露殿。
飛騎成立以來,終於取得了第一個有用的情報。
正在練字的皇帝抬頭,筆下那個永字最後一筆撇太長了,一篇極好的歐體楷書就這樣廢了。
“詳細道來。”
擁有數億兩白銀儲量的倭國石見銀山,還有十幾億斤銅儲量的別子銅山,簡直堪稱千百年來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