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成一塊塊的小地塊。
種了兩壟玉米,長勢不錯,內侍省在旁邊還修了一座茅草小院,還有葡萄棚。張超也會時不時的帶上二哈過來,拔拔草,澆澆水。
眼下玉米成熟,張超也帶著人來扳玉米。
穿一件利落的短衣,背一個柳筐,扳一個往後面筐裡扔一個,然後感覺背上的筐又重了一點。
沉甸甸的是收穫。
還有幾位小皇子小公主也一人拿了一個小小的筐子,跟在他後面。她們個太子扳不到,就由夠的著哥哥姐姐們幫他們摘。
烈日炎炎,玉米地裡不透風,一會功夫就汗如雨水,衣裳都打溼了。小傢伙們一開始的興奮勁過了,便叫起苦來。
但張超臉一黑,卻並不讓他們馬上回去。
每人一百個玉米,摘完背到茅屋邊的曬場上去,才算完成任務。完成任務,才能去玩,要是完不成,就得老實摘到完成為止,不能由他人假手代勞。
一個個身為皇子公主,平時錦衣玉食,但張超不許他們驕生慣養。
他親自給他們制定的學習計劃,學文學武之餘,還要上一些手工課、勞動課。比如今天來扳玉米,這就是一項體力勞動活。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皇子公主們都咬著牙在烈日下勞動著,有一兩個特別磨蹭的,張超直接給他們每人增加了十個的任務,這些傢伙立即老實了許多。
“在華的胡人,不用對他們太客氣什麼的。一切按律法來,他們沒有特殊的待遇。”
其實不用張超特別交待,在大華也不會誰把胡人當成洋大人來對待,更不會巴結奉承他們。
恰恰相反,因為大唐=華的強大和繁華,其實眼下的漢家百姓,對於胡人的態度是鄙視和瞧不起的。
大抵類似上海人瞧不起偏遠山區裡的鄉下人一樣,有著高人一等的自我良好感覺。
而胡人呢,來到大華,尤其是在漢京這麼繁華的地方,其實心裡是充滿著對大華的敬畏的羨慕的,他們羨慕大華的繁華富庶,敬畏大華的強大。
對大華人那是百般討好,哪還敢在這裡橫。
他們在大華只敢對一種人橫,那就是胡人。
胡人們也會結幫拉夥,在大華這個異域,他們多數也會以家鄉為組織,和漢家商人在外經商,喜歡建同鄉會,建會館一樣,這些胡人也學到了這些,一樣喜歡建些會館。
而在八國大使館在漢京掛牌,八國與大華互派大使之後,各地的胡商,似乎都找到了組織,都緊密團結在了各國的大使館之下。
對這些情況,漢京府尹的態度是要管的。
胡商們要在一起開個會什麼的,都要先到衙門備案。更別說胡人們還敢結幫拉派的互毆,那更是不得了的事情。
平時說是一律平等,其實胡漢之間還有是相差的,若漢胡糾紛,肯定會偏漢商一些。
哪怕就是胡商和漢人犯了同樣的事情,但對胡商的處置都要嚴厲一些。
不過這些大家都視為合情合理,也沒有哪個胡人跳出來說,這樣做是不對的,你們能歧視我們。
這是大華帝國,這是漢家人的天下,所有漢人們覺得理應如此。
許多在漢混的不錯的胡商,都想著在漢落戶,取得大漢的戶籍。若是有幸能娶到一位漢女為妻,那更是求之不得。
只不過,想在大華落籍,可不是那麼容易的。
胡人要在大華落籍,按官方的要求,需要對大華有貢獻。
這個貢獻比較寬泛,一般來說最易入籍的條件就是投資,在大華投資多少、納稅多少。
稅納的多,投資多,本身也很有錢,那麼又沒有過什麼仇視攻擊大華的言論,那麼這樣的胡商一般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