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後金軍知道的,他們正在撤退的路上。
而在明軍的視野範圍內,張宗衡並不知道黃臺吉要撤退,因為後金入寇宣大這段時間,黃臺吉給張宗衡的感覺就像個筆友。
天天給他寫信,長的、短的、真話、假話、吹牛,信裡的內容什麼都有,虛虛實實,有時候是真的有時候是假的,讓人什麼都不敢信。
黃臺吉頭天說要議和,他準備退軍了,第二天靈丘城就丟了,再說議和退軍就沒人信了。
頭天罵陣,說自己就五百兵馬你們也不敢出城來戰?第二天明軍六百人出兵,被後金兩萬人埋了,再說就四五百人也沒人信了。
可一旦你不信他說的話,不信他表現出的東西,他又會非常真誠,真的派了五百多人在城下耀武揚威,然後趁著一個黑夜領兵偷摸兒離開,等反應過來的時候大隊人馬已經走遠了。
與此同時在漠南戰場上,楊麒的先鋒部隊已沿黃河北岸,抵達歸化城西部的敕勒川。
在他們身後,是黃河兩岸漫無邊際的蒙古大營,漠北蒙古三汗被楊麒策動,答應加入這場爭奪漠南歸屬的戰役。
條件很簡單,他們負責跟著粆圖臺吉解決掉佔領察哈爾故地的蒙古人,不必與後金軍交戰,那是楊麒的事,事成之後,漠南都督府在鄂爾多斯、呼和浩特與烏蘭察布的土地,由著來自漠北三部的牧民放牧。
這事對漠北三汗的誘惑其實並不大,儘管漠南有最好的牧地,但牧地對這個時代的蒙古人來說其實不值錢,漠北漠南根本不缺放羊的地。
整個漠南這麼大一塊,其實只有兩個好地方,一個是孕育出土默特部的豐州灘,另一個是原屬蒙古大汗的察哈爾故地。
這兩個地方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能種地。
顯然,元帥府的劉承宗如今成立了漠南都督府,肯定不會讓他們在這裡種地。
但世上任何事,除非只有一個人,才能心想事成;一旦出現兩個人,要做一件事就得妥協。
更何況如今漠南與宣大這麼一個不算特別大的地域,擠進來五方人馬,那麼顯而易見,這裡發生的任何事,結果都不會讓任意一方感到滿意。
漠北三汗答應出兵只是沒辦法了,他們必須得挑個人打,但進攻意願、難度和代價綜合考慮,由大到小排出來,就是漠南蒙古、大明、黃臺吉、劉承宗。
大明富裕,但不好打;黃臺吉也類似,而且今年打了黃臺吉,明年後金軍隊就會報復回來,好在黃臺吉就在宣大,如果運氣好能直接把他殺了,一了百了。
劉承宗是他們最不願意打的,因為這幫人連他媽個貴族都沒有,又窮又橫,像黃臺吉一樣能報復他們,而且劉承宗還沒在這。
漠南蒙古其實也不好打,畢竟這幫人都已經歸附了後金,打他們就必然會惹上後金,只是漠北三汗實在沒法了,所以並不是楊麒策動他們,而是他們在籌備進攻漠南蒙古的同時,元帥府的楊麒主動加入這場戰爭,並豪爽地攬下了最難搞的攻堅任務。
大善人!
陰山腳下的山溝裡,先鋒參將白文選帶著幾名武官如同後輩,站在地窩子旁看著一隊元帥府老兵修出完整的隱蔽工事,接連點頭,讚不絕口。
一隊人修出的工事包括前三後二破縫的兩排地窩子,每個地窩子的入口都配有土灶和延伸出去的煙道,整個隱蔽工事修建起來並不難,卻能作為過冬時的隱蔽營地。
給白文選演示的將領是胡三槐,固原叛兵出身,元帥府的老資格了,也是個活在人們口中的傳奇人物。
像趙可變那種,傳奇在一個晚上功成名就,胡三槐剛好相反,他官拜參將,是元帥府少有純熬資歷熬出來的參將。
胡三槐算是最早投奔劉承宗的邊軍軍官了,他跟王文秀、楊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