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安是鄂陝交界處一個的小縣。時逢旱災,局勢混亂,又經過好幾次兵匪洗劫,原本安靜祥和的小縣城幾乎成了一片廢墟。不少從四川逃出來的人聚集於此,戰戰兢兢惶惶不可終日。
縣城東邊的薛家當鋪裡,幾名家丁身背砍刀守在門口,以防有人搶劫當鋪。
當鋪門口排了一條長隊,有那穿得破破爛爛的老農心疼將禦寒的棉衣遞上櫃臺,掌櫃看看便扔出來,冷冷道:“不當!”
隊伍中間擠著一老一少。老太太兩眼精亮,身上的素色背子平整的沒有一絲褶皺,頭山包著塊花頭巾。她身旁的柔弱少女挽著兩個小發髻,身著淡藍色比甲,內套灰色小褂。整個人瘦得像柳枝兒一般,風一吹便要飄起來似的。氣質淡雅恬靜,膚色看上白皙細嫩,只是罩著一層淡淡的黃色。害饑荒的年景,很多人臉上都有這種黃色,經年捱餓餓出來的,人稱“餓殍兒黃”。
十六歲的曲良因祖籍蓉城,本來家境頗豐。曲家世代經商,在城裡有七家蜀錦鋪。家中良田千畝,僕從若干。
曲良因出生才一百天就跟揚州鹽商巨賈杜家的公子訂了親。說起這段姻緣,蓉城人皆嘖嘖稱奇。曲良因的未婚夫杜君業是個奇才,三歲識字,七歲便能看懂家中賬冊。八歲那年杜君業突然跟父母說,蓉城曲家臘月將添一位小姐,那便是他的妻子,請父母前去提親。杜老爺半信半疑,請了在蓉城小住的揚州名士前去打聽,正巧碰見曲家為女兒辦百日宴。聽名士說明緣由,曲氏夫妻覺得杜君業同女兒是天作姻緣。又見杜家家大業大,歡喜不迭,替女兒定下了這門親事。還趁著喜氣給女兒起名良因,取佛語中好因緣之意。
之後兩家經常往來。在杜家公子的強烈要求下,曲良因逃過了纏足之痛,又免去了每日背誦三從四德列女傳,生活快樂無憂。只等長大後嫁到揚州,相夫教子,與她文采風流的夫君相伴白頭。她十五歲時,兩家正要商議把兩人親事辦了,曲良因的母親突然病重。曲良因是個孝順女兒,主動要求推遲婚期,留在家裡侍奉母親湯藥。
一年後曲良因的母親去世,匪亂又起。曲老爺見匪害太兇,索性帶著家人細軟投奔揚州親家,順便送曲良因出嫁。走到半路,守家的家人追上來說家裡二間鋪子被強盜燒了。實在心疼家裡的產業,曲老爺又帶著二兒三兒返回蓉城,讓大兒護送妹妹繼續趕往揚州。不料曲老爺剛離開四天,曲良因一行人就遇到了搶匪。在大哥的拼死保護下,曲良因同奶媽李嬤嬤一起逃了出來,卻同大哥失散。
一老一少兩個女人從未出過門子,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幸而在路上遇見了一戶與曲家有商業往來的人家也在逃難,李嬤嬤苦苦央求,人家才讓她們搭車,將她們從荒郊野外稍到祈安。主僕二人託回家的蓉城人往蓉城帶了口信,眼巴巴等家裡回信,一等就等了四個月。
因逃難的人太多,周圍又兵荒馬亂的,祈安所有東西的價格飛漲。兩人在河岸邊租了間破窩棚居住,租金繳得早,能支撐到第二年三月,吃食的用度卻是必須要花費的。曲良因當掉了隨身帶著的陪嫁首飾和值錢的衣物,從養尊處優的富家小姐變成了逃災盲流。
大旱之年,地裡幾乎顆粒無數。八月還是糧食收穫的季節,一升小米就賣到了一兩銀子,曲良因只能和李嬤嬤尖起嘴唇喝薄粥。從小嬌生慣養,她哪裡吃過這種苦頭,很快原本潤澤可愛的雙頰就凹了下去,人瘦得脫了形。
但米價還在一直漲,九月份小米已漲到二兩銀子一升。眼看著糧價還會上漲,曲良因同李嬤嬤商量,決定把杜君業送給她的訂親玉佩當掉,換點小米過活。
在當鋪排了半天,終於排到了她們。李嬤嬤小心翼翼開啟布包,取出那塊九瑞環龍佩踮起腳遞給掌櫃。掌櫃小心接過,仔細瞧了瞧,對李嬤嬤道:“老太太,這塊玉是上等貨色,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