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冀明解釋,
“這種影響深遠,牽扯眾多的世紀工程從來不是一帆風順,各方面掣肘,需要協調的關係太多,不是一句話就能解決的!
當初上馬特高壓在很早時候就提出來了,可是一直沒有什麼實質進展,一直到缺電越來越嚴重,運煤根本解決不了,事情到不得不解決的時候,大家才坐下來討論,才尋求解決方法。
當時電力緊張,嚴重拖了經濟後腿,不上馬特高壓解決不了能源發展困境,雖然困難重重,但總有一點希望,是一種倒逼機制,才讓國網的特高壓方案在唇槍舌劍的層層論證中得以透過。
現在的新能源依舊,金太陽工程是為了解決新能源大規模併網的難題,這涉及到工程建設單位,關係到電力研究院,牽扯到光伏、風電龍頭產業,涉及到世界上許多無人探索的難題,需要很多單位配合,不是一句話就能解決的。”
老宋頗顯無奈,知道這事不是一兩個人呼籲就能實現,得時機成熟,而這個時機被冀明敏銳捕捉,
“老宋,你說的這個時機就是倒逼機制到一定程度吧?是風機大規模脫網?”冀明一針見血,直指要害。
“不愧是我教出來的,說的不錯,就是風機大規模脫網,現在越來越嚴重了;還有一點,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上面形成的共識需要在咱們國家沉澱幾個月,需要發酵壯大到必須拿出解決方案的時候!”
老宋一通表揚,胸有成竹的安慰冀明,“小冀,別心急,我估計時間不會太長。”
在老宋的一翻分析下,冀明才壓下心中的急迫,他收拾完後上床睡覺,第二天再次投入繁忙的工作中。
日子有條不紊,冀明將更多精力投入到一線作業中。
當前正值農網改造的關鍵時期,縣域內大大小小線路都需要改造,即便現在天寒地凍,根本無法施工,但是那些需要緊急供電的線路也得在這時候開工。
這個冬天異常忙碌,冀明像陀螺一樣轉個不停,晚上跟著許超他們做線路規劃,方案設計,白天跟著師父李大喜去現場作業。
雖然大家都說他用不著下現場,他這個大學生應該坐辦公室,但是冀明不同意。
即便在現場他只是一顆小螺絲釘,但冀明相信每個人的涓滴之力匯聚起來,就可以變成改變一切的汪洋大海。
慢慢的,‘秀才兵’這個雅稱落在了冀明頭上。
:()綠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