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明反問,眾人聞言喜不自勝,是啊,怎麼忘了重新設計塔坑的事?重新設計減少混凝土填充,往上背的不就少了嗎?這確實是個好主意。
樊經理更是激動的上前握住冀明的手,失聲道,“冀明,好主意,真是好主意,確實可以重新計算,而且不費事,只要輸入這裡地質特點的引數,就可以設計出混凝土填充量少的塔坑。”
眾人紛紛向冀明豎大拇指,指責史大壯不該對冀明動手,人家這是研究,怎麼就成不務正業了?史大壯差點就壞了大事。
史大壯不服氣嘟囔道,“減少混凝土量是好事,但是還得往山上扛,每次扛混凝土也很累。”
“不用扛了。”冀明笑道,在眾人詫異的目光中,指了指旁邊的高大樹木,
“大家都坐過過山車,可以在這裡建個纜道,電動運輸混凝土代替人工,既不損壞樹木,又節省人力,兩全其美。”
眾人聽到後呆滯了一下,而後個個忍不住拍腦袋,暗罵自己蠢豬,這麼簡單的事都沒想到,費了這麼力氣還沒做多少活。
大家紛紛向冀明豎大拇指,樊經理更是拍著冀明肩膀要給他獎勵。
而後大家忙碌起來,不少人跑去建纜道,樊經理則帶著幾個經驗豐富的老手去重新設計塔坑。
經過冀明提醒,樊經理腦袋活分了許多,他組織專家創新工作方法,改進工藝,力爭最大限度提升工作效率保證工期。
隨後又遇到山林上樹木茂密,石頭地不好開挖,埋設鋼筋接地極遇到阻力,樊經理創新了軟體石墨防雷接地裝置及施工工藝,將接地極工廠化預製成固定環,隨地勢量身定做,柔性埋入。
一項項創新發明,大大提升工作效率,有效保證施工工期。
在大家齊心努力下,工程以驚人的速度推進著。
冀明在工地上日日夜夜奮戰,有時候忙的都忘記了時間,三站四線七個工程在他們這些電力建設者手中相繼成形。
15年4月3日,三站四線正式投入執行,鐵塔銀線穿梭在崇山峻嶺之間,將張北地區的綠色電力源源不斷送入京津唐電網。
這是冀北電力綠電外送的第一步。
正是因為冀北電力在綠電友好併網,就近外送做出的一系列成績,讓這個新生兒找到了她的使命,服務國家清潔能源發展成為她的榮譽和驕傲。
在綠電外送上她只是剛起步,接下來任重道遠。
:()綠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