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入疆,搬回風機裝在野狐嶺上,至今回憶依舊是一場令人自豪的壯舉。
“劉主任,您為張北的風電事業開了一個好頭,現在這裡這麼多風機,這麼多風電場,都是您這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開闢的道路!”冀明由衷讚道。
“我算什麼!”劉遠征搖了搖頭,目露神往,似是悵然追憶,
“小冀,大晟,你們知道嗎?很多事業也許就源於一個小小的夢想,源於一個看起來荒誕不羈甚至幼稚可笑的夢。
但這種讓人看起來是小孩子不諳世事的空想,在某些時候卻能成為支撐一個人熱血沸騰,去不斷超越自己,創造一個一個令人側目成績的最大動力。
我小時候,家裡根本用不上電,每次放學都是第一時間做完作業,因為天黑了就沒法做作業了。夏天天長還好說,冬天放學時天就已經黑了,照明只能靠煤油燈。
當時我無數次想過,如果能在亮堂電燈下寫作業,那將是多麼幸福快樂,因為這個夢想,我成為一名電力人,我努力工作,日日夜夜奮戰在寒風凜冽的野外,立杆架線,建設變電站,就是希望將電燈的光明送到千家萬戶。
可是咱們國家這麼大,煤炭供應不足,電力嚴重短缺,電線架起來了,卻沒有充足的電力供應,我絞盡腦汁,想盡辦法,卻無能為力,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
有一年,我聽說了風機,聽說風機可以將大自然桀驁不遜的風轉化為電能,為千家萬戶送來光明,我整個人激動不已,只感覺一股熱血翻湧,於是我主動請纓,獨自前往新疆運來風機,裝在了野狐嶺。
我看到風機在這裡如雨後春筍般生根發芽,一座座風電場在這裡落戶,有國企、有私企、有集體企業,我欣喜的看到祖國的風電事業大跨步前進,似乎看到了大自然最狂暴不羈的狂風被馴服,轉化為電能,給千家萬戶送來光明。
我本以為這些風機可以將電能送到百姓家裡,可是我還是太天真了,一座座風機立起來了,它們發出電了,卻一下子沒了用武之地。
因為風的不穩定性、間歇性、波動性,發出的電能根本沒法併到電網上,大量的電能被浪費,很多風機都帶著空轉的電機白白消耗。
即便有些風能被接到電網上,由人工專門看守,嚴密監護資料,也擋不住任意一個小的故障擾動,就造成大面積脫網,給電網帶來嚴重衝擊,百姓沒用上風電發出的電能,反而被風能衝擊,導致家用電器燒燬損壞。
這裡富集的風,唾手可得的風能,卻白白從我們指縫間溜走。”
:()綠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