恁麼說話恥他先聖。不見古人道:‘赤肉團上壁立千仞,百尺竿頭如何進步。’”良久,曰:“撒手到家人不識,更無一物獻尊堂。珍重!”
6
自信不及入禪難
各個祖師大德都說參禪不得其妙,病在自信不及。可見建立自信是參禪很關鍵的一個因素。自信不及,不肯從本分上下手,老是寄希望於他人,以為師父會傳給他一個“一用就靈”的妙法,卻不知佛法不從人得,這就是參禪入門的第一個困難。因為,如果師父能幫你證到禪的話,本師釋迦牟尼佛早幫我們證到了。
所以功夫上不了路的人不要著急,從自己日用中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乃至起心動念上去下功夫。年久日深,自然而然就會感受到禪無處不在,無處不可得入,因為禪本就是自性的妙用。所以關鍵是要念念歇卻分別心、馳求心,當下便契入。否則總是偷心不死,把希望寄託於師父,那麼與禪轉修轉遠,自然不得而入。
所以師父的教導往往是:“汝擎茶來,吾為汝接。汝行食來,吾為汝受。汝和南時,吾便低首”,一呼一應,如影隨形,如鏡照物,歷歷分明,卻不著痕跡。而我們卻不明白,把這些教導當作日用瑣事。這樣參禪不得而入,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了。所以要信得及,放得下,守得住。
這些例子在祖師的公案裡面多得不得了,我們下面舉幾則例項。
汾陽無德禪師*雲:“諸上座那個是海底人,還出來也未?與爾喚出欲識海麼?只是一切眾生,從無始劫,直至如今,妄想顛倒,貪嗔、我慢、邪見、嫉妒,一切處明不得,喚作慾海。莫向四天下覓,快須了取罷遊馳騁,免被諸塵惑亂。所以古人云:‘一切業障海,皆從妄想生。’無業和尚雲:‘莫妄想。’還信得及麼?自信不及,遂即難逃生死。如今直下信取,有什麼事?”
臨濟祖師雲:“今時學佛法者,且要求真正見解。若得真正見解,生死不染,去住自由;不要求殊勝,殊勝自至。道流,只如自古先德,皆有出人的路。如山僧指示人處,只要爾不受人惑,要用便用,更莫遲疑。如今學者不得,病在甚處?病在不自信處。爾若自信不及,即便忙忙地,徇一切境轉,被他萬境回換,不得自由。爾若能歇得念念馳求心,便與祖佛不別。”
汝州首山念和尚雲:“諸上座,佛法無多子,只是你諸人自信不及,若也自信得去,千聖出頭來你面前亦無下口處,何故?只為你自信得及,不向外馳求,所以奈何不得。直饒釋迦老子到這裡,也與三十棒。然則如此,初心後學憑個什麼道理?且問你諸人還得恁麼也未?”良久雲:“若得恁麼,直須恁麼。無事,珍重。”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7
世智辯聰歸八難
自己學佛有一個很大的體會,那就是世智辯聰不是什麼好東西,是沒有福報的體現,所以被佛陀歸納到八難之一去了。八難:“一、是地獄;二、是畜生;三、是餓鬼;四、盲聾喑啞;五、世智辯聰;六、佛前佛後;七、鬱單越國;八、長壽天。”此話有點像當年世間說的“知識越多越反動”。當然這裡不這麼提倡,但是,不正確的知識(邪見),的確是越少越好。
《摩訶止觀》裡面也說:“習學者未得無生忍,而修世智辯聰種種分別,皆是瓦礫草木非真寶珠。若能停住水則澄清,下觀琉璃安徐取寶。能知世間生滅法相,種種行類何物不知。以一切種智知以佛眼見,欲行大道不應從彼小徑中學也。”所以,只有到了無生忍後,世智辯聰才能真正利益世間。
自己很羨慕那些阿公阿婆,他們不用理解,就能虔誠地對佛教產生信仰。而自己卻要經歷種種的障礙,吃盡千辛萬苦,才得以明白佛教是怎麼回事,透過了這一關。不過,有一個好處,是祖師說的“從緣入者永不退失”,有了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