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多是用木板印刷,活字印刷有,但並沒有廣泛普及。
金屬活字印刷得以發展,還是因為鑄字技術不斷改進,這才能在官學普及。
金屬活字的主要材料是鉛、錫、銅等金屬合金,鉛是主要成分,它具有良好的鍛造性和相對較低的熔點,適合用於活字的印刷。
錫和銅則主要用於增強金屬活字的堅硬度和耐用性。
印刷效率大大提高,同時降低了成本,減少紙張和木材的浪費。
印出來的字會更加清晰。
林向安提供的版面,有大標題、副標題、正文三種字號,這就意味著需要三套金屬活字。
另外還有學報最顯眼的標題,就需要單獨雕刻,都是需要時間,反而是隔開的方框,印刷並不難。
這不僅需要時間,更需要投入金錢。
和宋師傅溝通好了後,林向安便和薛掌櫃細談後續商業,怕對方擔心賺錢的事,便解釋了學報推出後,隨後會推出民報,民報將是主要收入來源。
內容方面,文瀾書鋪不用管,只負責印刷和售賣。
在等待的過程中,林向安等人並沒有閒著,便開始著手策劃民報的具體內容。
最重要是找到寫小說的人,林向安腦中記得不少小說,不過只記得大概,真要寫下來,肯定得費時間,但他沒這個時間,還不如找人合作,他提供思路,請人來寫。
於是林向安鼓動小院的所有人,讓他們寫故事,要是沒思路的,就來找他,他腦海裡武俠、推理探案、恐怖、愛情、英雄等各方面的素材。
大家寫不出來,林向安就去找薛掌櫃,買了一些暢銷的話本,給大家研究,實在不行,直接模仿。
幸好,人多力量大,總歸湊了幾篇還不錯的故事。
目前民報大致涵蓋:商業推廣、故事連載、娛樂內容(字謎、燈謎等)、推薦好物等。
林橋負責的酒樓,過段時間就能開業。正好給自家打廣告得了,配點通俗易懂順嘴的廣告語。
民報也是一月三期,若是熱銷,可以再調整。
民報的內容比學報順利多了,大概勉勉強強足夠湊三期內容。
大家見學報一直未果,以為這事就不了了之了,就在大家都要遺忘這事了,學報悄無聲息地問世了。
當林向安拿到印成功的學報,確認可以了,就開始大量印,第一期就印110份。
定價的問題,討論很久後,學報主要是給學生間提供一個交流平臺,便定十文錢。
一張學報,雙面,這收入,不夠成本,勉強能付個稿費。
幸虧是縣學書局,都是專業工匠,成本可控,效率高,不到三日,學報就印出來了。
等九月下旬,快到二十五之前,林向安開始找人預熱。
提前將完成的學報,親自送到周教諭和徐山長面前,讓兩人過目。
徐山長是知道這事,但還是第一次看到內容,頗新奇,問了林向安不少細節問題,還誇讚林向安膽子大,有想法,做的好。
於是在學報還沒有發行,卻被周教諭和徐山長連連誇讚,這個訊息不脛而走,迅速擴散。
一群人半信半疑,但有些人卻想看看到底是什麼樣?
這訊息是林向安給了周教諭身旁下人好處,讓他幫忙擴散的。
若遇到當面詢問的,林向安就統一大家的口徑,說初二十五售賣,數量有限,先到先得,文瀾書鋪當日早上售賣,賣完就沒有了。
一些原本將信將疑的人,就在一次上課期間,周教諭不經意提了一嘴後,學報的事,一下子就擴散開了。
原本一旁看熱鬧的人,紛紛想知道學報底是什麼東西?
有人打聽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