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的時間,村子裡收到實打實的好處後,林家再提出養雞、養鴨時,紛紛表示贊成,這一次大家還想出多一點,不過比例和養豬一樣。
雞和鴨依舊放養,只不過養鴨需要水塘,各養了1000只,都是半放養。
養四五個月就可以賣了,養到五個月後進入產蛋高峰期。
和養豬的飼料一樣,春夏季戶外有充足的食物來源,飼料會少一些。
到了秋冬季節,就主要喂發酵的飼料了。
養雞需要的人少一些,只要了2個人,由三伯母孫蘭玉負責,另一人由村裡選出來的。
養鴨山腳下的水塘那邊養的,靠近水稻田,有三個人,由王老太負責,另外兩人由村裡人選出來的。
三四個月就可以賣了,養到六個月,就開始進入產蛋高峰期。
鴨可以和稻田共生,得插秧後的10天,一直到稻穗形成前,這期間可以放鴨子進去,一畝水田,通常放10-15只鴨子。
正好王老爺子的水田,在山腳下,連成一面,在稻田周圍設定低矮圍欄,適當鴨子出來幫忙捉蟲、吃嫩草等。
比較難拿捏,所以比較謹慎,也只圈了百來只這樣餵養。
養雞和養鴨就沒有養豬那麼嚴格,但也要保持乾淨,定期打掃衛生,用草木灰消毒,同時注意每日觀察情況。
養殖這些牲畜直接賣,並不划算,便進行了二次加工,於是有了後來的林家酒肆和林家雜貨鋪。
林家雜貨鋪主要賣用了煙燻滷的方式加工肉類,其次還有鹹鴨蛋、皮蛋等,以這類為主,有一些商船路過,就會來採購這一些這類吃食。
而新鮮的就會送到林家酒肆,做成特色菜,直接將利益最大化。
因為王和義不願意堆肥,直接將肥料給到村裡族老們自己分配,誰家想要了,自己來弄。
會把堆肥的方法告訴大家,所有的糞便都能堆,最後成品沒有臭味,沒堆好的,可以放蚯蚓進去,一段時間也可以了。
這是最好的天然有機肥。
“我每日都有親自去檢視餵養的情況,你最開始教我們記錄的資訊,也一直在執行。這幾年下來,已經很熟練了,沒有太大的問題,而且養的好,還會記錄下來,在年底會給予獎勵。”
“咱們所有的要求,都是對外公佈的,村裡上上下下都知道。但凡有問題,舉報成功的,咱們都會給與獎勵。”
人在工作崗位久了,就成老油條了,很容易出問題。
便有了舉報機制,當然會專門調查,若是真的,就一定會給予高額獎勵,也就是歡迎大家積極監督。
為了避免王家族人多,欺瞞林家,王四順和林橋一開始親力親為,甚至還扶持了王老爺子,讓他後面成為這一支的族老。
“行,我明天去是實地轉轉。和信今天回來嗎?他要來了,晚上咱們幾兄弟一起聚一聚,想和你們說說話。”
見沒有太大的問題,林向安便不再過問了。
“還不清楚,我等會去問問和智。”
兩人又聊了一下,說完林橋就出去忙了。
......
林向安將準備的禮品,帶著弟弟妹妹給其他屋送去。
大房這幾年鬧出過一些小事,但不敢真鬧大事,畢竟被趕出族裡,那可不是開玩笑的。
這時候人都以我為族裡添磚加瓦為榮,沒誰想不開想被族裡趕出去。
所以看在這個面子上,林向安還是給大房送了禮,三家面上是一樣的,至於私下裡的,那就要另說,面子上要過得去。
大房現在是由王和仁的媳婦宋雯在操持,王四順不待見劉小紅,後面漸漸影響了王老爺子和王老太。
畢竟以前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