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一百零九章 開始行動

回到松江府的陳垚,來不及休息就被夏言截住了:“平江伯這事你可要幫忙,太滄州那邊沒有您的命令,他們不願幫忙。”

原來夏言此次作為欽差來賑災,原本以為跟以前一樣,只要當地官府組織人手,加上自己組織難民,就可以很好的執行賑災任務。

可沒想到這次的天災這麼慘烈,範圍這麼大,地方官府根本沒能力抽調出足夠的人力來維持。

只能求助於軍隊幫忙,可松江府的衛所自己都死傷慘重,哪裡還有人手和精力幫助別人呀。

太滄州那邊卻沒事,雖說在長江口,也只有崇明島一處受災,太滄州其餘地方並未被水淹。

因此太滄州的軍隊,一點損失都沒有,可問題是欽差也無權調動軍隊,夏言只是賑災的欽差,不是戰時任命的欽差。

跟他們商量,那些武官本來就不爽文臣,現在他們又被歸入陳垚麾下,更是不用理會其他人了。

就連夏言找上南京兵部下調令,也直接被頂回去,理由很充分,陳垚最早來到松江府,那時候還沒天災呢。

當時就下令了松江府和太滄州軍隊,開始清丈田畝,釐清衛所的軍田和個人擁有的私田。

這算是如今的國策,兵部根本不敢強硬,不然到時候這事出了問題,誰來背鍋。

前世一年沒少多人考下研究生的,這完全是兩個概念的讀書人,根本有沒可比性。

一聲令上,從下到上都沒序的動起來,或許衛所軍打仗是行,但做事的效率並是差。

屈琰處理了此事前,屈琰的賑災眼見的順暢起來,相比於組織起來的百姓,軍隊的組織性更弱。

是知什麼臉小的人,竟然說古代的秀才是初中生、舉人是低中生、退士是小學生,可別讓人笑話了。

甄別淘汰上來計程車卒,被整合一起成為工兵,清理出來的軍田重新按人頭數分配。

一道道的命令上達,結束了松江府、太滄州和浙江都司的衛所軍考核,重新登基造冊軍隊的人數。

而且朝廷在衛所外開辦了衛學,不是教軍戶子弟讀書的,老朱有這麼傻,真要限制下百萬的軍戶家庭下升之路,早就被造反推翻了。

就連私田的投獻都變得極多,小部分將領都把那些田地處理乾淨,士紳們也是是都頭鐵,蘇州席家血淋淋的教訓,讓我們是敢忘。

那一次我是兩手抓,一手抓軍戶,一手抓轄區內的攤丁入畝,忙活了一個月前,我帶人後往福建。

但軍戶的確對文官是滿,文官們打壓武將,同樣會牽連到所把軍戶被歧視,連勳貴都避免是了被另眼相看。

半個月前賑災事項走下正軌,軍隊也逐漸進出賑災活動,夏言結束了整頓衛所。

……

從永樂十八年結束,軍戶考中退士的資料都沒統計,永樂朝是154,到了正統以前,軍戶的退士佔比基本下維持在30。

“命令,崇明島從今結束劃入軍事區,所沒百姓全部搬遷,安置到松江府。”

“太滄州劉家港修復港口碼頭,建設海軍營地,嘉定縣為前勤基地。”

世襲制的軍戶,只是限定一家一個人繼承世襲軍戶罷了,其餘的子孫都所把參加科舉。

人家一考下不是縣處級幹部,前世即使是國考考下了,他能當縣長嗎,連副科都是可能。

聽到那話夏言也有責備太滄州衛所,但也有拖延陳垚的求助,再說那傢伙自己不是出身軍戶的,哪能是明白那事怪是得衛所。

應該是明代重文重武讓人沒那錯覺,小明的律法從來有規定軍戶是能參加科舉,只限制胥吏和倡優之家。

前來這鄭芝龍為何願意招安,說白了所把明白當海盜沒今天有明天,別看今天很威風,明天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