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二十五章 大功

第25章 大功

“啦啦啦……我有一杆霸王槍,打敗草原女英雄……”

第二天出發回家過大年,一路上唱著歌的陳垚得意洋洋,而他真的肩上扛著一杆大槍,騎著高頭大馬。

陳圭莫名其妙,時不時的回頭看看自己這位兄長哪來的這麼好心情。

“阿垚等等!有聖旨!”

唐寅的叫聲隨著馬蹄聲響起,隊伍趕緊停下來,陳垚回頭一看好奇叫道:“老唐你不是走水路嗎?怎麼騎上騾子了?”

氣喘吁吁的唐寅衝到他面前,沒好氣的啐道:“這是騾子嗎?這是馬!趕緊的跟我回營,聖旨到了叫你接旨呢。”

“聖旨?”

陳垚眨巴眼的怔了怔,馬上明白過來,大喜問道:“是紅薯要推廣了是嗎?”

半年前,第一季紅薯成熟,產量最高達到一千四百斤,平均畝產九百多斤,陳垚就把這事告訴了朱輔,並上奏朝廷請求推廣種植。

他那平均可是包括山地、旱地,各種條件極差的土地實驗後,跟良田平均出來的數字。

得出結論不需要用良田種植,只要普通的山地就能畝產千斤,若是很貧瘠的土地,水源又不足的,只要不被旱死都是有收成的。

這對大明朝太重要了,西北乾旱少雨,但並不止於一點水沒有,種植紅薯至少能保證當地不餓死人。

西南多山區,同樣糧食不足,若是種植紅薯也能活人無數,這種大功德他是一定要爭取的。

就算不為自己升官發財,也能為子孫留下福報,他是相信舉頭三尺有神明的,不然自己怎會靈魂穿越。

但這事從報上去就一直沒回復,不止他一個人上奏過,成國公朱輔、五軍都督府十幾位主官都聯名上奏過。

陳垚雖然著急但也知道這事不是想象的那麼簡單,任何一種新事物的出現,都會觸動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朝中各方勢力在沒有決出勝負,是不會回覆這事的。

因此他只能在自己的地盤上擴大種植面積,並且說服五軍都督府各位勳貴,也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推行。

還別說,南京勳貴不多,但每一家的土地都不少,都是百年大族,世代簪纓的家族,本身就佔有大量的土地。

除了淮安的軍田外,蘇州的平江伯爵府,南京的魏國公府等,全部接受了紅薯種植。

甚至北京的永順伯這位他的老丈人,也在他強力推薦下,在自家的田地裡試種了一批。

半個月前他收到老丈人的信,把他稱讚了一遍,並表示過了年擴大種植面積。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聞生民所賴溫飽而已,然民生維艱……前朝有黔首黃道婆創紡織棉布之新法惠及黎民,讓百姓得以溫,今我朝勳臣再讓百姓得以飽,此功在社稷,惠及千秋萬代,朕當謝汝,有此功德無愧於先皇,可面見太祖高皇帝而敢言朕非荒唐之君……”

“敕曰:平江伯振武營參將陳垚賜侯爵位,世襲罔替,晉後軍都督府左都督,賜舉人唐寅同進士出身,右遷工部屯田司郎中,推行紅薯普及之事……欽此!”

兩份聖旨,第一份是朱厚照昭告天下的,第二份才是賞賜酬功的,陳垚沒想到這次朱厚照竟然這麼大方。

本想這輩子自己能不能靠著寧王叛亂,給自己弄個軍功,然後就可以吃喝玩樂當個紈絝去了。

沒想到寧王還沒造反,自己就因為紅薯被晉了爵位,而且是世襲罔替的,讓平江伯一脈成了侯爵。

這劇本有點不對啊,可他不知道這件事對朱厚照有多重要,正像他聖旨裡昭告天下說的那樣,他其實很清楚自己被大臣們嘲諷為荒唐之君。

他想證明自己不輸給父皇,可這實在太難了,明孝宗是歷史上唯一一個被世人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