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大明朝的慣例,軍務交給五軍都督府也說得過去。
現在不是明晚期,張懋也才去世十來年,原本他就是決策人之一,經常跟內閣一起參加朝廷決議。
現在張倫接班沒人會反對,只是有些眼力見的人還是看出不正常來。
護衛皇城的軍隊變成朱麟率領的京營,御馬監的軍隊全部被帶到京營,說是讓陳垚重新訓練,按照現在京營的訓練模式。
京城的原本駐軍也全部出城,進入京營訓練,陳垚下令進城換防的一萬京營軍隊,正式接替防衛。
京師的軍事力量,等於全部換成京營,只剩下五城兵馬司這巡邏的雜兵。
而陳垚再沒進城,好像真的在京營訓練軍隊。
半個月後宮中傳出訊息,朱厚照已經能起床散步了,還抱著太子朱載元在御花園曬太陽。
訊息一經傳出,整個京師的陰霾彷彿一掃而空,不僅百官振奮,百姓們也輕鬆了起來。
但就在這第二天,御史張瓚上書彈劾陳垚半個月前在南郊的僭越行為,馬上引動都察院御史們的附和。
雪花般的奏章飛向中樞,其中還有不是都察院的人上書彈劾,言辭最激烈的是觀政進士張璁。
觀政進士在嘉靖朝改名為庶吉士,但作用卻漸漸不如前者,只剩下入閣的條件,失去了觀政的意義。
原本朱元璋設定觀政進士是為了這些,剛剛步入官場的人學習如何治理國家,可後面卻成為一種身份象徵。
不得不說吏治這東西到了王朝後面,規矩越多、作用反而越小,各朝各代莫不如是。
張璁可是歷史上的大名人,要說治國能力這位確實有,而且是真正敢為民改革的能臣。
可這位升遷速度極快的原因,則是添朱厚熜,因為名字跟皇帝同名,朱厚熜親自為他改名賜字,當時聖眷之隆可謂不輸於後來的嚴嵩。
陳垚在收到被彈劾的訊息後呵呵一笑,根本沒有上書請罪的動作,反而派出親兵進城,把妻妾侍姬們全部接到京營。
這下更是激起御史們的瘋狂,連太學生也捲入上書,幾天後更是上百位文臣叩宮請願。
朱厚照終於傳出旨意,令陳垚停職待參,等他病好了再來處理這事,都察院御史們歡呼萬歲生,差點都掀了北京城。
但他們不知道的是,一連幾天夜裡,京營中一隊隊的將士踏著夜色出營,卻沒再回營,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大明萬戶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