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京營制衡
“制曰:……著令平江侯、左都督陳垚總理京營戎政……安邊伯朱泰提督騎兵營……”
京營重組,朱厚照還是沒有把許泰趕回九邊,而是任命他為京營中騎兵營的提督。
陳垚不爽也沒辦法,好在許泰在見識過閱兵後,也明白了自己在皇帝心中一驚不如陳垚重要,也不敢張牙舞爪了。
再說現在他是陳垚手下,雖然是大將但也是被管轄的,直系上司要是想搞你,再厲害的人都要頭疼。
再說他許家也是勳貴,他的曾祖父同樣是明初封爵的,永新伯許成,算起來他其實也是武勳這一集團中人。
只是許成後來被奪爵,兒子許貴是個有本事的,以戰功再次取得世襲指揮使的武職,許家這才從武勳下來。
到了他這一代,同樣也是戰功封爵,應州之戰跟隨朱厚照擊敗蒙古小王子,授封安邊伯,重新回到武勳集團。
朱厚照任命他為騎兵營提督,還真不算是徇私,這傢伙無論是個人武力值,還是率領軍隊作戰的能力都是很不錯的。
京營用勳貴為將是沒錯,可他也是武勳呀,而且許家祖、父、子三代都被明史記錄,的確不是庸碌之輩。
但陳垚不是沒成果,把神周和李琮踢出了經營,一個去延安衛,一個去寧夏衛,斷了江彬的兩大臂膀。
這一次俞敦是最大的受益者,雖然朱厚照最終沒有同意他繼承俞家的侯爵,但給了他降級繼承爵位。
繼承的不是越儁侯,而是俞通源的南安侯,改為南安伯,並擔任京營輔兵營提督,算是對俞家有了交代。
步軍營提督由懷寧侯孫瑛擔任,炮兵營提督由撫寧侯朱麟擔任,只是這位朱麟並不是成國公朱輔那兒子,兩人同名同姓罷了。
撫寧侯是保國公朱永的後代,朱永並不是開國武勳,也不是靖難功臣,而是景泰朝封爵的朱謙之子。
朱謙授封的爵位是撫寧伯,因為北京保衛戰被封爵,景泰元年朱謙封爵後不久,就因傷重去世。
其子朱永在第二年繼承爵位,拉開了他精彩的一生,八次領兵征戰,不僅北征蒙古,而且南征雲貴。
朱永可以說是明朝中期最出色的武勳,八次大戰都是以全勝的戰績亮瞎眾人的眼睛。
成化三年晉侯爵,成化十五年晉公爵,授封保國公,弘治九年更是追封為宣平王。
其子朱暉繼承保國公爵位,卻犯錯沒能保住公爵爵位,到朱麟繼承時就只能是侯爵了。
但也因為此,撫寧侯一系不像開國武勳和靖難功臣那樣,紈絝子弟多,畢竟沒幾代人,還是保持了武勳的立身之本。
朱麟更是兢兢業業,絲毫不敢怠慢,當然也有因為主帥陳垚,並不是他家世交故舊的原因。
而且這次朱厚照任命的三大營主將,全部都不是開國和靖難兩系的武勳,未必沒有制衡陳垚的心思。
懷寧侯孫瑛同樣是後來授封的武勳,比朱謙更晚,同樣是名將出身的孫鏜,在英宗復辟後的天順朝授封伯爵。
這位也是有本事的,南下征伐安南,晉封侯爵。
自此京營主帥是靖難一系的陳垚,三大營主將分別是景泰朝、天順朝、正德朝三朝賜封的勳貴。
只有掌管後勤的輔兵營是開國一系的武勳,可見朱厚照也是有小心機的。
但陳垚根本不在乎,他的理想不在這裡,還是在自己老家南直隸,山清水秀養人啊。
只是現在無法脫身罷了,至少得把擴編後的京營穩定下來,他才可以功成身退,不然老朱是絕不會讓他走的。
這不,當晚的慶功宴朱厚照就笑嘻嘻的對張倫說:“不是說子高把十二團營練出來,你給他送美人嗎?怎麼還沒有呀?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