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孫堅,陳星宇自己還有一件大事需要忙,那就是要向甄宓提親了。兩人這快一年的交往,甄宓的知性,善解人意等等陳星宇也看在眼裡。
加上甄宓虛歲已經到了十八,自己穿越這具身軀也過了二十,不知不覺都在漢朝生活了三年多了。
所以陳星宇決定給甄宓一個交代,也給跟著自己努力的兄弟們一個交代。這是漢末,主公有無子嗣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一邊委託德高望重的人向甄家提親,陳星宇自己則在冥思苦想,給甄宓一點點有創意的結婚過程。
臘月,夷洲城張燈結綵,處處洋溢著喜慶的氣氛。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群,臉上都帶著喜氣,今年的淡水城又是豐收的一年,加上陳司馬大喜,可謂是雙喜臨門。
臘月三十,天還沒亮,老漁夫鄭三就划著小船往碼頭趕。船頭竹簍裡裝著今早新捕的海魚,鱗片還沾著晨露。自從夷洲政務院頒下"婚慶期間免收市稅"的告示,這七日賣魚的收入,竟抵得上往日整月所得。
"鄭老哥,今日也這麼早?"碼頭管事的張胥史提著燈籠走來,身後跟著兩個抬木箱的差役。箱蓋一掀,竟是滿滿的新鑄銅錢:"司馬有令,今日大婚,凡在集市交易者,每人補貼六文喜錢。"
鄭三顫巍巍接過還帶爐溫的銅幣,突然想起三年前初到夷洲時,一家人連吃飽肚子都困難。如今不但有了自己的小漁船,小孫子還能在新建的書院裡唸書。
他抹了把眼角,將最肥美的兩條海魚塞給差役:"給主公添道鮮魚膾,算老漢的心意。"
此刻陳星宇別墅後廚早已忙得熱火朝天。二十口陶灶同時燉著豚骨湯,戴藍頭巾的廚娘們正把粟米揉成糰子。這是陳星宇特意交代的"喜團",每個裹著兩個五銖錢,要分發給觀禮的百姓。
"都仔細著!"主廚趙大娘看了邊上監督的吳夫人一眼,敲著銅勺喊:"糰子裡的糯米要用紙包嚴實,莫要燙著娃娃們。"
政務院門口的廣場,更是來了許多給陳星宇道喜的百姓,熱鬧不已。穿紅襖的稚童在人群裡鑽來鑽去,忽然被個跛腳老漢揪住:"二娃,你爹呢?"
"在船塢趕工哩!"孩子舉起竹牌晃了晃:"現在不是咋夷洲要造新式大海船嗎,爹說做完這單,咱家就能湊夠錢買耕牛了!所以我爹就讓我來了。"
廣場東頭搭著草棚,幾個書生正在給百姓念新政告示:"凡剛到夷洲者分配差事,提供食宿,按戶籍簿到官衙報道"
婚禮吉時定在黃昏,下午時分陳星宇就帶著迎親隊伍出發了。他特意安排了一支由百名少年組成的鼓樂隊,演奏著他親自白嫖譜寫的《鳳求凰》。
"公子,雁籠備好了。"親衛捧著鎏金竹籠進來,裡頭的鴻雁剛用香湯沐浴過,硃紅絲帶系在修長的脖頸上。按《儀禮·士昏》記載,新郎當執雁為贄,陳星宇特意遣船隊北上長江,在河畔捕來這對候鳥。
甄宓坐在閨房中,聽著遠處傳來的樂聲,心跳如鼓。她知道,為了此時此景,自己已經等待了許久。感情付出有了回報,甄宓流下了幸福的眼淚。
"小姐,"侍女捧著婚服進來,"該更衣了。"
甄宓站起身,任由侍女為她穿上那件繡著百鳥朝鳳的嫁衣。這是陳星宇特意請來江南最好的繡娘繡制的。
迎親隊伍來到甄府門前,陳星宇翻身下馬,向甄家管家微微行禮:"小婿特來迎娶甄家千金。"因為甄宓父親兄長已經亡故,這位德高望重的老管家算是甄家的長輩了。至於甄宓母親,此時還在無極縣老家趕不過來。
甄家老管家點點頭,示意開門。陳星宇按劍下馬。門楣上懸著的五色繒早已換成九子蒲桃紋錦,他深吸口氣邁過朱漆門檻,卻見中庭設著青玉案,甄逸正襟危坐,面前擺著刻有甄氏家紋的青銅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