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有二十萬之眾。瑞陽城太守餘定浩直接投降,放棄抵抗。義軍割下餘定浩耳朵,放他離去。
安平三三八年八月,江南道十三郡,已有六郡災民紛紛起義,以太平軍為首,義軍近百萬之眾,聲勢浩大,很快便傳遍整個東武大陸。而此時,近四個月的陰雨竟然停了。
定南府。
隨著各地災民紛紛起義的諜報傳來,楚明暴跳如雷,自己經營數十年的江南,富庶無比,一藩之地已有和朝廷抗衡之勢,如今卻暴民四起,成為潰膿之地。
面對楚明的暴怒,幾位幕僚皆不敢言。幾個月前,還是風調雨順,一派人間天上,一場大雨,轉眼如此這般,所有人都是始料未及。
藩王沒有強大的軍隊,面對眾多的叛民也是無能為力。
“不管了,讓楚松亭去。”這些年,楚明一直都在秘密組建自己的軍隊,化整為零,藏於定南府周邊城池的地方武裝當中,已有十萬之眾。
“不可啊,王爺。一旦暴露這些私軍,就意味著和朝廷翻臉了。那會面對兩面受敵的境地。到時,王爺不是被叛民剿滅,就是被朝廷剿滅。”一位幕僚阻止道。
“那依賈先生之見,應該如何?”這位賈先生,自稱賈來和,是楚明新招的幕僚,才華橫溢,管理商業尤為出眾。
“楚松亭先按兵不動,只用調三萬定南軍到宜陽城駐紮,只守不攻即可,然後調派各地方武裝,集結三萬人,到宿陽城,亦是隻守不攻。叛軍若攻來,必從這兩城而來。我們只需靜待朝廷那邊有何動靜,再做對策。”賈來和說道。
“那叛軍攻來,這點兵力如何能擋?”
“王爺放心,叛軍本是倉皇聚集而成,都是饑民,沒有攻城器械,少量刀槍劍戟,無甚戰力。之所以能攻佔城池,只是因為恰巧在城中譁變而已。現在藉助城池高牆,守城物料,完全可以抵擋。而且,吾料定,叛軍定然不會貿然前來攻城,只會修整以待時機。”
“哦,何以見得?”楚明問道。
“災民譁變,本是因為飢寒,且多攜家帶口。現在佔了城池,基本生存有了保證,必然是要尋得安生之地,想讓災民攜家帶口來攻城是不可能的。幾十萬災民,要妥善安排,短時間是難以做到的,再加上本地居民心存罅隙,還要處理兩方關係,也是保持領地安定的關鍵。再說,六郡叛軍,能否同心還未可知。所以,吾料定,叛軍一兩月內不會攻城。”
“哦,賈先生所言甚是,都是我慌了心神,讓先生見笑了。”聽了賈來和一說,楚明也安心了不少。
“那除了調兵之外,我們還要做些什麼呢?”
“王爺,是想求一時安穩,還是搏一世安穩?”
“自然是想搏那一世安穩,如何做?還請先生教我。”楚明當然知道這一世安穩的意思,他想聽聽是否可行,面對即將而來的削藩,他也想搏一搏。
“接下來,王爺可向朝廷表奏,叛民眾多且殘暴,需要臨時招募士卒,以剿滅叛軍,趁機將楚松亭的軍隊慢慢匯聚起來,同時招募更多士卒。招募計程車卒當然不是去剿滅叛軍,而是充到各個城池中駐守防禦,對於叛軍,假裝小打小鬧就行。與叛軍拖得越久越好。待有足夠實力之後,在做定奪。”
“如若朝廷不同意呢?”
“朝廷不同意,那定然是朝廷要自己出兵剿滅,那麼王爺就要走一步險棋了,和叛軍合作。一邊招兵,一邊資助叛軍對抗朝廷。”賈來和丟擲一個響雷,楚明頓時陷入了短暫的沉默。
“那就依先生。”楚明一咬牙下了決心。“我再派人去其他幾位王爺那裡試試口風。”
帝都,白帝城。
朝堂上。
楚隆也是一臉怒氣,民變的事其實他早已知道,原本以為只是個別地方小打小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