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的皮毛藥草等,卻外面和漢人換取鹽巴鐵器等,因此會一口漢話,也見過世面。
在去年,房州等山南諸州的土蠻造反,結果引來朝廷宰相李超帶兵平亂鎮壓。那場亂子起的快,但平的更快,事後數千土蠻被殺,幾萬人被流放邊疆。其它的各部土蠻都被震懾住了,再沒有一個敢異動。
那之後,朝廷給他們這些山裡土蠻編戶入籍,給他們分發土地等等。
馬家寨也是個土蠻族村寨,三百餘戶人世代居住於此,算是一個大寨子。也全都登記到了官府戶籍冊上,馬金家也還分了些田地山林,朝廷把本來就屬於他們族的山林土地再分給了他們,但以後卻得向朝廷交納稅賦,還得受召卻服勞役和充兵役等。
不過歸籍之後,也有一個好處,就是漢蠻之間沒有以前那麼對立了。商隊更多了,路也在修,漢人開始在他們部落村寨之間的平地上建立集鎮,開設商鋪,收購他們的土產,以及向他們銷售各種商品。
他們現在買東西,不用再走上半個月,下山一兩天就能到。
馬金是個見過世面的,很快他就找到了一個很不錯的生意。
做工頭。
宰相李超平定土蠻之亂,還大殺了一通,先剿後撫,深深震懾土蠻各部。土蠻是比較桀驁不馴的,他們生活在山裡面,但卻以小部落聚居生活,往往相鄰的土蠻部落也經常鬥毆,甚至是世仇,這與他們生性好鬥有關。
但土蠻被李超教訓了一頓後,卻老實了,他們也是吃硬不吃軟。
李超開啟了土蠻們封閉的大門,官軍進來了,修建了一個個的兵站、屯堡。商人們也進來了,修建了一個個的集市商鎮,他們的到來,繁榮熱鬧了以前封閉的大山,特別是路修起來了後,各種新鮮的東西進來更加方便了。
土蠻們在祖祖輩輩傳下來的生活方式之外,發現原來還有另一個世界。
馬金與那些進來的漢商們接觸的多了,才發現了一個新的致富門道,本來他只是替村裡出售各種土產。但後來跟他交易的商告訴他,其實有更賺錢的門道,中原有許多商家,就是生產各種商品的那些商家,尤其是些大商家,他們實力雄厚,可卻最差人。
需要許多做工的人。
考慮了許久後,馬金最後和李記商行簽定了一個合約,他負責招募一百個年輕的男女土蠻青年,然後帶到李記在房州的一家工坊裡面做工。
馬金負責這些工人的招募和管理,而工坊直接給馬金工錢。馬金從每個手下工人裡抽取一定的管理費,再給工人發工資。
這個模式下,工坊得到了需要的工人,又不用直接管理這群不太好管的土蠻子,尤其是這些土蠻往往都不識字,也沒見過世面,還不會漢話,直接管理很難,與其工坊直接去僱傭這些土蠻來做管理,倒不如直接採用這個工頭制,找馬金這種見過世面,在寨裡又有些聲望的人來做工頭。
讓他們自己管理自己的人。
李記工坊在簽約後先給了馬金一筆招工費,還給了一筆介紹費。馬金拿著這些錢,先在鎮上漢商們的商鋪裡,買了許多漢家的商品,鐵鍋布匹等等。帶著這些東西他回到寨裡,與父親商量了許久,最後把買回來的東西分送給寨民們。
在他族長父親的支援下,在馬金那張巧嘴的說動下,最後不少年青寨民們心動了,他們看到了一個更廣闊更自由更美麗的世界,他們想要離開大山,去外面看看。
而那些年青人的父母,雖然不太放心,但看著馬金帶回來送給他們的精美商品,也很高興。
馬金告訴他們,這些東西很貴,但只是對於現在寨子裡的人來說。如果他們的兒女出去打工做事,那麼每月都能拿到許多工錢,一年賺到的錢,能買許多這樣的東西。
於是在年初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