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有些猶豫躊躇。
“建造宮室可不是小活,如何不算勞民?”丞相反問。
“建造宮室雖然是大工,但是更多的是要工匠,大字不識又不懂建造的百姓能用得了多少?頂多是用個千把人吧,現在各地雖然缺人,但是可沒有缺到這份上,反而可以安置無地的流民,讓他們有個工可做,不至於為飢寒所催迫。”財相馬上就回答了丞相的反問,“丞相,反正都要給這些流民發放飯食的,讓他們為皇上造造離宮總比白白給了要合算多了吧?”
“這倒也是啊。”這個說法丞相也很快接受了。
雖然天下已經粗粗安定,但是各地輾轉逃難的流民還並沒有全部散去,其中有不少人就集中在京畿地區。朝廷每年從江南運過來的糧食,有不少就是發放給這些流民的。因為各地的攻防對勞力的需求很大,所以新朝並不熱衷於分配無主的田地,所以大部分的滯留流民一下子陷入到了無事可做的窘境裡面。從這一方面來看,讓他們有工可做,去給朝廷修建離宮,總比白白髮放糧食養著他們要好多了。
“這事跟工相說了沒有?”他的態度馬上軟化了下來,“這事沒有工相發話可不大好辦。”
工相是指現在在內閣當中任大臣的衛國公徐厚生,他負責的就是全國的工礦和建造事業,如果要修建離宮的話,選址、建造都離不開他的主導,也只有他能夠組織起足夠的工匠和人手把事情辦成。
更何況,他是皇上的妻弟,和皇上的關係更加非同尋常,如果他也參與到陳情的大臣們的行列裡面,皇上更容易被說服。
“工相現在在郊外,督造稜堡,這個構想我當然還沒有來得及跟他說。”陳宏笑了笑,“不過,想來他應該不會反對這個主意吧?”
前明經營了京師很多年,原本京師可以說得上城高池深,防禦拿著刀槍弓箭的步兵和騎兵可以說是固若金湯,但是現在時代已經不同了,槍炮的威力已經越來越大,原本京師周邊的那些防衛措施越來越顯得無用。在前明的最後幾年,趙家軍幾次北上進軍,京師的防禦都可以說是不堪一擊,城牆在趙家軍的大炮面前顯得格外孱弱。
既然把京師定為了新朝的首都,那麼京師的防禦就顯得格外重要,而朝廷上上下下的共識就是京師現有的防禦設施完全不堪使用,必須整個推翻重建。因此從幾年前開始,新朝就開始了京師外圍防禦設施的建設。
和之前歷朝歷代不同的是,這一次的建設是由工相徐厚生親自領銜負責的,而且他的身邊還有一些來自於西洋的建築師作為顧問。
此時,西洋各國已經用槍炮交戰了百年之久,就在不久之前還曾打了持續30年的各國混戰,所以他們對建造防禦槍炮的要塞最有經驗,因此新朝一開始就注意吸取他們的經驗,透過傳教士從西洋聘請了不少建築師來協助徐厚生,在京城郊外修築防禦性的稜堡。
這些稜堡十分厚重,而且行狀呈六角星形,裡面多置槍炮,可以從各個角度對攻過來的敵人射擊。在工匠們的設計當中,要修建十幾座這樣的稜堡,星羅棋佈圍繞京城一圈,可以真正讓京城的防禦變得固若金湯。
衛國公徐厚生素來行事謹慎認真,而且京城的防禦工事又是頭等的大事,所以自從他領到了這個任務之後,他一直親自督辦在工程的第一線,經常在各個稜堡之間來回視察,生怕下面懈怠,影響了眼見臨近年關了居然也沒有回家休息,著實讓人有些敬佩。
“他應該不會反對。”丞相也馬上同意了陳宏的看法,“只要有他在,這倒好辦了許多!他最近不是在京城郊外天天跑嗎?那給離宮選址的事情不就可以一併辦了?”
“順便,稜堡修完了之後,工匠們和工人們可以就地遷到別宮那裡,方便。這樣就更加不算勞民了吧?”陳宏的想法也和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