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章 蝸牛

今天的主要問題是解決內分泌,陳雨心裡煩,摟著朗甜甜哄了一會兒,例行公事式,安慰朗甜甜幾句,急急忙忙打車,上車,直奔本城著名內分泌科大夫出診的地兒。一路上,飛沙走石,路過故宮時,其情其景已和檔案館中一百年前在戰爭陰霾下隨時可能被帝國主義鐵蹄踐踏的舊照片相似,陳雨從包中掏出一支棒棒糖,剝開糖紙遞給朗甜甜,嗦著糖,吮吸著甜,小姑娘的糟糕心情好許多。

而黃的天映在黃的水中,飛簷蒙灰,宮牆染塵,陳雨忍不住拍了張照片,發在朋友圈,“天一黃,北京就變回了北平。”

朗甜甜是個難養的小孩,當然,每個孩子在自家父母眼中都難養,別人家的孩子都好養,除了心理問題,她的生理也是這兩年陳雨焦慮和忙碌的焦點之一。

無它,就是矮,比同齡人都要矮些。

以陳雨發在育兒自留地公號上的舊文《我的孩子個子矮》簡述下,朗甜甜的求醫歷程——

“開學第一週,老師把孩子們佇列表演的影片發在班級群裡。一個假期過去,孩子們都抽條了,一個個看著手長腳長,除了我家孩子。她還是小小的,綴在隊伍末尾,別人正常走一步,她為了對齊得跨出一大步,看起來可憐巴巴。我心裡一沉,這個身高問題還是得解決。

從孩子二年級開始,孩子身高這事就變成了我的一個大宗家務。一年級入學的時候大家都是豆丁,看不太出來,一年之後呈現參差,她從第二排變成了排頭。此後,她的身高就穩居全班倒數第一。

孩子二年級那個暑假,我決定帶她去看生長發育專科。那是一家挺老的兒童醫院,辦公樓很老、很狹窄,一群家長帶著孩子擠在裡面,烏央烏央的一大片。除了常規驗血之外,孩子還要做運動激發實驗,先抽血一次,運動一小時再抽血。空間就這麼大,只能在醫院周圍跑跑跳跳,孩子全程苦著臉,完全沒有運動樂趣。一個上午都在醫院折騰,耳邊一片嗡嗡聲,還有一個聲音在不停質疑:孩子健健康康的,跑到這瞎折騰幹嘛。

孩子第一次去檢查,大夫認為運動激發試驗結果不佳,就是運動後生長激素水平提升得不夠。她建議打生長激素,每天睡前一針。生長激素的價錢根據藥量來,藥量根據體重來,當時孩子20多公斤,一個月花費4000元左右。大夫讓我回去和家人商量一下再做決定,我第一次被醫生如此鄭重地通知,覺得形勢十分嚴峻。

打針還是不打針,這是一個問題。我的矛盾糾結開始了。那段時間,一有空我就上網搜尋生長激素的功能和副作用,還上各種論壇去了解醫生和患者的態度。

搜尋的資訊越多,就越糾結。簡直是薛定諤的生長激素。首先,運動激發試驗陽性,不足以構成打激素的指徵,藥物激發試驗的結果才能作準。這個試驗要住院一天,清晨抽血,注射藥物後每隔一小時再抽一次血,看最終的結果。第二,如果藥物激發試驗陽性,說明孩子的確出現生長激素缺乏,那麼打激素對症,效果會很明顯;相反,如果藥物激發試驗陰性,而孩子個矮,那就叫非特異型矮小,原因不明,打激素效果就未必理想。第三,打激素可能產生副作用,引起內分泌的異常,所以需要每三個月抽一次血,檢查內分泌各項指標。第四,打生長激素,可能影響自身的激素分泌,也就是打了就長,停了就不長。(以上歸納非專業,請網友理智對待,個性化處理)總之,打激素的缺點十分明顯,但它似乎是長高直接甚至是唯一的方式。

糾結一番後,我決定帶孩子換家醫院。看醫生和買東西有一點像,必須貨比三家。我想帶孩子去找國內最牛醫院的名醫h大夫。他的號的確非常難掛,靠手速失敗了幾周後,我開始考慮非常規手段。

和許久沒見的朋友約著玩,發現她兒子也個矮,他們看的大夫正是h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