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婉兒對崔湜十分寵愛,在很短的時間裡就讓他官升兵部侍郎,又升至中書門下平章事,成為宰相之一崔湜除了風流浪蕩之外並沒有別的本事,理政多有過失,但每次彈劾都在上官婉兒的搭救下得保平安
然而這段風流韻事卻很快走到了盡頭而關於其中的原因,一直有兩種說法
一種原因是因為太平公主據說太平公主也看上了崔湜並引誘成功這導致上官婉兒和太平公主從此勢不兩立,則天朝建立的深厚關係也破裂了
還有一種說法,崔湜其實是在李顯死後才成為太平公主男寵的而且還是被上官婉兒推薦去的因為婉兒發覺了李顯暴死的內幕,希望以此換得太平公主在李家很可能發生的變故中保障自己的安全
無論哪一種說法,結束都是不可避免的因為上官婉兒的人生即將走到盡頭
埋下覆滅炸藥的人正是韋皇后自李重俊死後,韋氏一直不肯讓中宗冊立最後一個庶子李重茂為太子,她一面要求中宗將安樂公主立為&ot;皇太女&ot;,一面大造&ot;祥瑞&ot;,為自己日後繼續操縱天下做謀劃
韋氏聲稱自己的衣箱內冒出色祥雲,還讓李顯畫圖詔示群臣並為此大赦天下,加賜百官母妻封號又讓太史迦葉志忠作《桑條歌》十二篇,聲稱:&ot;昔高祖未受命時,天下歌《桃李子》;太宗未受命時,天下歌《秦王破陣樂》;高宗未受命時,天下歌《側堂堂》;天后未受命時,天下歌《武媚娘》伏惟應天皇帝未受命時,天下歌《英王石州》;順天皇后未受命時,天下歌《桑條韋也》&ot;補闕趙延禧也做《桑條》進獻,李顯竟大喜,賜迦葉志忠府第一所、彩帛七百段,提拔趙延禧為諫議大夫
韋氏的企圖是如此明顯,令多數大臣和皇族都不能接受太平公主更不能容忍韋後的野心竟敢超過自己
韋皇后和安樂公主因此將太平公主和相王李旦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在調查李重俊政變事件的時候,韋後便指使黨羽誣告太平和李旦,說他們是李重俊的後臺李顯大驚失色,幾乎就要信以為真,總算御史中丞蕭至忠拼命勸阻,優柔寡斷的李顯才沒有下這個殺弟殺妹的決心
這件事成為韋家班和李家皇族徹底撕破臉的轉折只是由於李顯的偏袒,韋家班仍然佔據上風太平公主和李旦父子只能忍氣吞聲
韋皇后越發得意,安樂公主也更加緊了謀取&ot;皇太女&ot;之位的步伐為了進一步討好母親,她竟不惜讓自己的第二任丈夫武延秀去做韋皇后的情夫
中宗李顯對自己身邊發生的這些都茫茫然無所知,無論是在安樂拿來的空白詔書上蓋章,還是韋後要求提拔自己的情夫黨羽,他都從來沒有對她們起過絲毫疑心這個軟弱可憐的老好人對妻子女兒的認識仍然停留在流放房州的時刻,仍然想著那個懷抱中奄奄一息的女嬰,仍然記著自己當年對韋氏許下的誓言
史書上雖然沒有正面評價過李顯的儀容,只有明崇儼曾經說過一句&ot;英王狀貌類太宗&ot;但是他的親人在這方面的記載就很多了他的母親武則天&ot;美容止,賜號媚&ot;,二哥李賢&ot;容止端雅&ot;,兒子李重潤&ot;風神俊朗&ot;,女兒安樂&ot;光敏動天下&ot;從點滴間不難看出,李顯也應該是一個俊美儒雅的男子可是他面對朝政和家務如此無能的表現,卻實在只能使人想起《太平宮詞》中郭冬臨的德性
對於這樣一個聽教聽話的傀儡,韋皇后和安樂公主應該是非常滿意的,也不可能會有立刻改變現狀的強烈想法
然而事情卻在景龍四年(公元710)發生了根本的轉變
這年四月,定州人郎岌向李顯上書,指出韋後有謀反之意對於這封上書,中宗拒絕相信,反而聽從韋後的意見將郎岌處死
誰知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