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著機櫃上的兩個裝置,手指頭又咬到嘴裡去了,蹲在它們前面使勁兒的看,就好像能看明白一樣。
“你肯定見過,而且還必須用過,只要是專業音響系統,就必須有它們。它們叫均衡器,但摸樣和功效有高有底,你以前應該見過比它們薄一些,上面帶著四五個旋鈕的均衡器吧?”洪濤微微搖了搖頭,連分段式均衡器都沒見過,就敢說自己能幹了,這個小丫頭還真是敢開牙啊。
“哦……我見過我見過,這東西是蹦迪用的,加重低音的對吧!”一聽到洪濤的描述,董彩又覺得自己明白了。
“屁個加重低音的,你以前的師傅要不就是蒙你呢,要不就是他也不明白。我覺得啊,前者的可能性更大,他怕教會了你搶了自己的飯碗。聽好了啊,它叫三十一段均衡器,為啥是兩個呢?因為咱們是雙聲道輸出,也就是左右聲道,所以一個聲道一個。它是幹嘛用的呢?作用可大了,它可以把我們人耳朵能聽見的聲音訊段分成三十一段,每個小推子管一段兒,調節每段的電訊號放大量。不同的場合裡,隨著空間形狀、材質、裝置效能的不同,聲場是不同的。比如說有的地方可能對五百赫茲的頻段反饋量大,有的地方可能對五千赫茲頻段的反饋量大,有些地方可能會多吸收一萬赫茲的高頻。這麼一來,整個聲場就變了,五百赫茲太強的地方,低音就很渾濁,老有嗡嗡嗡的迴響;五千赫茲多了,人聲會變得很硬,嘹亮過度特刺耳;一萬赫茲的高頻如果少了,人聲和音樂都會顯得不透亮。這時候咋辦呢?看到上面這三十一個小推子了嗎?它們就可以根據聲場的不同,來大幅度調整這些頻段的電平量。多了的咱就往下拉,衰減這個頻段,少了的咱就往上推,加強這個頻段。最終結果就是把聲場環境的先天不足給彌補了,使得聲音儘量飽滿但不多餘。”指著均很器說了一大堆,洪濤用眼角的餘光看了看旁邊三個女孩子,得,六雙眼睛三對兒迷茫,合算沒怎麼聽懂。
“來吧,光說也沒意思,我來給你們演示一遍,看看你們的耳朵好使不。”沒聽懂就不能再硬灌了,這會讓她們三個失去興趣,進而對學習產生厭煩感。但是又不能不教,咋辦呢?洪濤決定用試驗的方式來讓她們切身感受感受什麼叫五百赫茲、八百赫茲、一萬赫茲。只要她們能聽出分別來那就是進步,同時也就大概明白自己說的是啥意思了。然後再細節的東西得去看書,透過不斷的看、不斷的試,把耳朵練好,別無它法。
其實調音師日常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一雙耳朵和豐富的臨場經驗,前者是基礎,後者是保障。耳朵這個玩意是天生的,就像人的嗓音一樣,透過後天練習可以提高一點點,但不能從根本改變,嗓子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沒轍。不過對於一個在夜場裡工作的調音師來講,大部分正常人的耳朵都夠用,只是要習慣把聲音具體化、量化。普通人聽到一段音樂,聽的是它的旋律,調音師聽到的則不止是旋律,還得聽出來它在哪些段頻率上有變化,這種聽力就是靠後天訓練得到的。
當然了,要想當一個頂尖的調音師,或者想去當錄音師,那就得要求耳朵的天賦了,光技術好沒用。人耳的理論聽力範圍是從二十赫茲到二萬赫茲,這也是所謂的聲音訊響範圍,低於、高於這個頻響範圍的聲音人是聽不見的。不過這是理論上的說法,一般人的耳朵感覺不到八十赫茲以下和一萬四千赫茲以上的頻率,只有少部分人能明確的聽見,這就是天賦。
調整均衡器,其實就是利用裝置改變聲場環境的過程,這也是調音師初到一個場所時,最繁重、最枯燥、最關鍵的工作,沒有之一。他要根據自己耳朵對聲場環境的判斷、理解,來把兩臺均衡器上的六十二個頻段逐一調整到最佳位置。而且這個最佳還是動態的,適合人聲的最佳和適合音樂的最佳肯定不同,這時就要根據經驗取捨了。是更偏向人聲一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