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沙漠粘合劑也即一種“改性羧甲基纖維鈉”的改造,這些沙子很快就獲得了類似土壤內部的約束,也即具備了土壤的物理屬性。
於是一場雨洗禮過後,這些漫漫黃沙,很快就呈現出粘稠凝聚的趨勢,從一盤散沙,變成彷彿泥漿一般的形態。
雨過天晴,瑜林境內的毛烏素沙漠,已經變成了一萬五千平方公里的廣袤泥地。
等到稍稍風乾,這些經過“化沙為土”的沙泥,看上去就和未經治理的黃土地差不多,只是顏色上有些不同。
相比於前不久漫漫黃沙望不到盡頭的景象,此番雖然同樣荒涼,但看上去已經可以說是相當驚人了。
化沙為土!
一萬五千平方公里的瑜林沙漠,在如此短的時間內,轉眼就變成一片闊土。
這種變化帶來的震撼,當真有幾分“翻天覆地”的感覺。
陝改委也抓緊開始協調地方政府以及企業,釋出委託。陝北、內蒙臨近幾個城市的環衛公司、垃圾處理公司,紛紛忙碌起來,從各地運來大量的有機垃圾。
畢竟對土壤而言,除了物理特性之外,生物特性更為重要。
缺少微生物、有機質等植物生長的必備條件,土壤和沙漠並沒有太大區別。
陝改委以及各環衛公司忙碌之餘,自然而然地,瑜林沙漠的治理進度,也再次進入無數媒體的視線,引發舉世矚目。
本來,沙漠粘合劑由於限制頗多,只在大城市邊緣的沙漠有少量應用,並沒有推廣開來。
但經過毛烏素沙漠一事,幾乎所有人都把目光聚焦到於教授研發的這個“沙漠粘合劑”上面,網路、媒體更是熱鬧非常。
突如其來的狂熱追捧,倒是讓于堅教授有些受寵若驚。
畢竟他自己清楚,倘若沒有足夠的供水,沙漠粘合劑的意義非常有限,當不起那麼大的名聲。
但媒體卻不管這些,只一個勁地猛吹,彷彿不把于堅教授說成當代愛因斯坦,就誓不罷休。
像今天,陝改委部分委員在毛烏素沙漠考察的時候,一大波媒體又是聞訊而來,忙不迭地進行各種採訪。
於教授自然還是媒體聚焦的中心,面對眼前一眾媒體的問詢,他也不得不應付幾句。
“於教授,請問陝改委是如何聯絡到您,並將沙漠粘合劑cmc作為沙漠一次修復的核心呢?”一個記者拿著話筒問道。
於教授十分坦誠地說:“前不久林主任和我說,陝改委希望能夠用沙漠粘合劑對毛烏素沙漠進行一次修復,化沙為土……”
“當時我對此還不怎麼了解,秉著實事求是的精神,就和林主任說,我說你們另請高明吧,cmc沒有你們想得那麼神奇。”
咔嚓咔嚓的照相聲此起彼伏,記者插了句又問:“您太謙虛了,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于堅教授擺了擺手:“我實在也不是謙虛,沙漠粘合劑對水的要求是硬性的。而眾所周知,沙漠問題的根源就是缺水。”
“倘若沒有永珍實驗室以及瑜林市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實施的降雨,cmc不會發揮那麼大的作用,我只是做了一點微小的工作而已。”他緩緩說道,語氣十分平和。
記者緊跟著又追問:“那麼請問,陝改委具體是如何實現在陝北高效降雨的呢?”
於教授扶了下黑框眼鏡:“這個,很抱歉,我只能說一句無可奉告了。”
“於教授!請問……”
“於教授……”
于堅教授吸引了記者媒體的火力,陝改委的其他考察人員才得以較為順利得展開考察工作。
這次活動委員會還是比較重視的,就連剛剛在省委忙完工作的章士侯,此時也過來,跟著眾人一起在毛烏素沙漠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