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章 初到長沙

楔子

我經歷過那個時代。

見證了那個無數土夫子興起,又為之落幕的時代。紅色浪潮退去之後,我們站在廢墟里觀望著,新生的春天,在我們腳下綻放著。一切浩浩蕩蕩如江水般向前奔湧而去。

我這個老頭子一生啊,從來沒做過什麼了不得的事情。花了幾年,去了北平,上海,長沙,四川……我問了很多與他們接觸的人,我把他們的故事編輯成厚厚的筆記。這些故事的真假我已無從考證了。這些故事由許多人的傳聞中在形形色色當中也看不清了。

一個叫徐磊的作家對我記錄的故事很感興趣,打算把它們改編成劇本。我阻止了他。

這些故事裡,帶著常人無法理解的那個年代的隱痛。

關於張啟山,二月紅這些人,關於那時候長沙最有實力的九門提督。他們的輝煌不可言喻,卻已成為曾經。

他們的平凡,最終被這個世界逼成了傳奇,被後來的人於口頭傳頌。

最終他們也會成為傳說,由一代又一代的人口述下去,世事不息。

而我向你們講述的就是他們的故事。

民國二十年,第二次北伐已進入尾聲。四年後,日寇不費吹灰之力佔領東北三省,並以此為跳板逐步侵略,大批國土淪陷。

故事開始的時候,長沙還沒有老九門。這個時間,在日後漫長的歲月裡風光一時的九門提督有幾個還是正上天入地闖禍的孩童。

古舊而且閒適的長沙城剛剛經歷過近代歷史上相當知名的一次動盪,無數飽受戰亂疾苦的外鄉人攜帶家眷細軟沿著洞庭與長江的水脈投奔相對安寧平靜的湘東寶地。

短短几年的功夫,長沙城內的人口翻了整整一倍,並且還在繼續不斷的增加。

我們的故事,就從這動盪不安的幾年開始。

當悠古而肅穆的長沙城牆,隱約出現在這一行人眼前,明示著這場艱難的旅途終於走到了終點。

張啟山緊鎖的眉頭才略微舒展。

終於結束了。

自從日本人的集中營裡脫逃出,所剩的銀兩、食物早已捉襟見肘。原先是父親和自己一眾家眷去往長沙投靠外公,只可惜行駛半路父親殃命於日軍的機關槍之下。

想到這裡,張啟山捏緊了拳頭,這筆血賬早晚要讓日本鬼子付出代價。

“啟山,到了。”張日山從隊伍後面走來,對自己說。

張啟山回頭望向張日山。

張日山自從“九一八”事變開始一直跟到現在,比起下屬,他更像是自己的手足兄弟。

張啟山朝張日山點了點頭,心裡估摸著卻另一番事情:如果要在這裡發展自己的勢力,無論如何自己都是一幫初來乍到的外邦人,強龍壓不過地頭蛇,即使是在東北有著較大的勢力卻很難納進南方之地。

萬一談不攏又將弄得不尷不尬的境地,所以萬事要從長計議,先在這站穩腳跟,再去考慮讓封疆大吏幫襯幫襯自己。

先走著去吧。

長沙城內是一場鬧哄哄的景色:古玩商販沿街而坐,戲院妓院門庭若市,各路小攤的臭豆腐,炒辣子的氣味,茶館裡的說話聲,講相聲的一唱一和,叫賣的吆喝聲飄的很遠,弄堂的青石路,人流如潮。

前面的張家人叫那些擋路的路人讓開,他們一行人有條不紊的從這樣的街巷裡穿過。

他們在一座府邸停下來,面前這座府邸多以紅磚為鋪墊,牆身青磚石灰澆築而成,雕樑畫棟。府邸的金箔色門牑雕刻著“張府”兩字。玉階彤庭,富麗堂皇。

張啟山百感交集,雖然他臉上並未體現出來,他出奇親自用右手的動作倒是出賣了他,抓著琉璃獅子頭門環手輕輕釦了一下。停頓一會又扣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