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十三成功拿下胡縣和武威,逐漸在涼州站穩腳跟,並沒有沉浸在短暫的勝利之中。他深知,涼州地域遼闊,各方勢力錯綜複雜,想要真正平定此地,還有漫長而艱辛的路要走。
於是,陳十三一邊命人安撫胡縣武威百姓,開倉放糧,減免賦稅,讓百姓們感受到新政權的關懷;一邊著手整頓軍隊,加強訓練,提升士兵的戰鬥力。同時,他還派遣大量斥候,深入涼州各地,刺探其他勢力的情報,以便知己知彼,為後續的行動做好充分準備。
在眾多勢力中,盤踞在涼州北部的馬良實力不容小覷。馬良擁兵自重,麾下有猛將辛焱,且糧草充足,城池堅固。陳十三召集眾將和杜玄良商議對策。杜玄良分析道:“馬良為人多疑,內部並非鐵板一塊。我們可先派人前去勸降,曉以利害,若能不戰而屈人之兵,自是上策。若馬良執意不降,我們再想辦法分化他的勢力,然後尋機而動。”
陳十三點頭贊同,隨即修書一封,選派能言善辯的使者前往馬良營帳。使者見到馬良後,恭敬地呈上書信,言辭懇切地闡述了天下大勢以及歸降陳十三的諸多好處。馬良看完書信,臉色陰晴不定,沉思良久後說道:“此事關係重大,容我與麾下將領商議後再做答覆。”
使者離開後,馬良召集辛焱等將領商議。辛焱性格豪爽,率先表態:“主公,陳十三初來乍到,雖拿下胡縣武威,但根基未穩。我們兵強馬壯,何必怕他?依我看,直接將使者趕回去,準備迎戰便是!”其他將領也紛紛附和,有的認為陳十三野心勃勃,一旦歸降必受其制;有的則覺得涼州多年來各自為政,貿然歸附他人難以接受。
馬良見眾人態度堅決,心中也傾向於拒絕陳十三。他回覆使者:“我馬良在涼州經營多年,自有主張,讓陳十三莫要痴心妄想。”使者無奈,只好返回胡縣覆命。
陳十三得知馬良拒絕歸降後,並沒有立刻發兵,而是繼續按杜玄良的計策行事。他派人暗中聯絡馬良麾下一些對現狀不滿的將領,許以高官厚祿和安穩前程。同時,他還散佈謠言,說馬良為了一己私利,打算犧牲部下,與陳十三暗中勾結。謠言在馬良軍中迅速傳開,一時間人心惶惶,士兵們對馬良的信任大打折扣。
馬良察覺到軍中異樣,心中十分惱怒,卻又找不到謠言的源頭。辛焱建議他立刻整頓軍紀,嚴懲造謠者,穩定軍心。馬良依言而行,可越是嚴查,軍中的氣氛就越緊張,士兵們相互猜忌,戰鬥力大幅下降。
見時機成熟,陳十三點齊兩萬精兵,兵分三路,向馬良的領地進發。林沖率領一千騎兵為先鋒,直逼馬良的主營;劉勇和邢道榮各領五千步兵,從左右兩翼包抄,防止馬良突圍;陳十三則親自率領中軍,壓陣指揮。
馬良得知陳十三來襲,急忙召集辛焱和眾將迎敵。雙方在曠野上擺開陣勢,一場大戰一觸即發。辛焱騎著一匹高頭大馬,手持大刀,威風凜凜地站在陣前,向陳十三軍叫陣。林沖見狀,拍馬挺槍而出,與辛焱戰在一處。
兩人你來我往,大戰數十回合,難分勝負。林沖暗暗佩服辛焱的武藝高強,辛焱也對林沖的槍法讚不絕口。就在兩人激戰正酣時,劉勇和邢道榮率領兩翼步兵迅速逼近,馬良軍的陣型開始出現動搖。
馬良見勢不妙,連忙指揮士兵收縮防線。然而,他之前策反的幾位將領此時突然倒戈,在陣中製造混亂。馬良軍頓時大亂,士兵們紛紛四散奔逃。辛焱雖奮力拼殺,卻無法挽回敗局。
陳十三見敵軍已潰不成軍,下令全軍出擊。他一馬當先,衝入敵陣,長槍所指,敵軍紛紛倒下。馬良在亂軍中左衝右突,想要殺出一條血路,卻被劉勇攔住。劉勇大喝一聲,揮刀砍馬良遂,馬良勉強招架,漸漸不敵。
就在馬良性命攸關之際,辛焱拼死趕來救援,擋住了劉勇。他護著馬良且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