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老、湯老的話振聾發聵,眾人醍醐灌頂清醒過來。
是啊,一味氣不過有什麼用,拒絕籤合同又有什麼用?將這些老外都趕走換流站就建成了?
他們是電力技術人員,應該為技術的不足而羞愧,不應該為老外的霸王條款而氣憤。
真要技術比人強,哪還有今天的寄人籬下,看人臉色行事。
尤其那些叫嚷最歡的年輕人更是低下頭,為魯莽而愧疚。
“好了,大家不要垂頭喪氣了,咱們還有更重要的工作要幹,要是真這樣意志消沉,換流站建設中一點知識學不到,以後還是這種交鑰匙工程,那咱們都是國家和民族的罪人,那才叫羞愧呢。”
“打起精神,能學一點是一點,咱們的錢不能白花。”
“對,一定要做出點樣子,建好這座換流站,以後再建同樣的換流站絕對不能讓這幫老外卡脖子。”
眾人鬥志昂揚,立刻開始工作。
這一眾電力工人、工程師,年齡從二十幾到七十多,涵蓋了電力行業的老中青三代,此時信心百倍,滿懷熱情地投入工作中,立志要吃透這次換流站的建設過程,掌握國外技術。
宋向上看得怔怔出神,看著這些人,不由神往。
原來在國家電力行業,不只是謝老師、吳研學,也不單是沈月馨他們幾個人在努力,而是一大批電力人都在默默發光發熱,忍辱負重持續鑽研,為了經濟背後的電力發展持續攻關。
他們當中有年齡六七十的白髮工程師,有年富力強的中年工程師,更有朝氣蓬勃的青年學者,老中青三代,一代一代的持續接力,奮戰在艱苦的工地最前沿。
“向上,你能不能行?”
宋建國不知道什麼時候出現在宋向上身旁,出言打斷他。
“爸?”宋向上豁然一驚,剛想說話。
宋建國咬牙道,“向上,爸問你,你能不能加入他們?和他們一起研究這些裝置,掌握這些技術,讓那些狗眼看人低的老外為他們今日的無禮和傲慢付出代價。”
“爸,您也看到了?”
“誰能看不到,一大幫子工地領導,受人尊重的專家在老外面前點頭哈腰,誰不有氣?還有我剛聽施工的工人聊天,說他們的施工都是按照標準建設的,結果這幫老外還是指手畫腳,多次讓他們推倒重來,真是太氣人了。”
宋建國恨恨說道。
“爸,這才剛開始,就算技術再牛,裝置再先進,咱們早晚都會研究透,掌握住,中國人從來不笨。”宋向上忙接話。
“那是。”宋建國點頭,隨後叮囑宋向上要是能出一份力就出一份力,打破技術封鎖每個中國人都有責任。
沒過幾天就有機會了。
因為這些裝置引自國外,成千上萬部件都是英文名稱,厚厚的說明書也是英文,即便老外都會安排人指導,但無論是安裝、施工都不方便,再加上學習需要,於是幾個老專家一商量決定將這些說明書全部翻譯成中文。
這是一項龐大的工作量,光靠這些專家翻譯遠遠不夠,於是在工地廣發英雄帖,掀起翻譯的高潮。
宋向上本就有英語基礎,再加上他看的都是電力方面的書籍,對行業術語更是如數家珍,這項工作簡直就是為他量身打造。
宋向上翻譯速度驚人,幾乎是一邊看一邊寫,很少翻字典,引起一片驚歎,大家再次充滿信心,合力攻堅。
在翻譯中,宋向上學到很多500千伏直流換流站的知識,這裡面的裝置複雜遠超想象,因為生產生活用的都是交流電,所以遠處的直流電輸送過來後,要在這裡換成可用的交流電,
主要裝置有換流變壓器、換流閥、平波電抗器、濾波器、無功補償裝置、直流斷路器、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