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5章 小行星帶的危險穿越

在浩瀚無垠的太陽系中,火星與木星之間,有一片佈滿碎石與塵埃的區域——小行星帶,它就像一座天然的宇宙迷宮,橫亙在人類探索宇宙的道路上。尹衛和火小義站在巨大的太陽系模型前,眼神緊緊鎖定在那片閃爍著微光,代表小行星帶的區域。

尹衛眉頭緊鎖,率先打破沉默:“小行星帶裡大約有數十萬顆小行星,大小不一,軌道錯綜複雜。想要穿越它去探索特定小行星,難度超乎想象。” 火小義介面道:“但這也正是它的迷人之處,這些小行星儲存了太陽系形成初期的原始物質,對研究太陽系起源和演化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

他們湊近模型,仔細觀察小行星帶的分佈情況。火小義指著一條顏色稍深的帶狀區域說:“根據觀測資料,這裡存在幾個小行星密集區域,被稱為‘柯克伍德空隙’,空隙的形成與木星的引力共振有關。在穿越時,我們要避開這些區域,那裡的小行星分佈過於密集,碰撞風險極高。” 尹衛點頭表示贊同:“同時,還要考慮小行星的軌道偏心率和傾角。有些小行星的軌道非常扁,而且與太陽系黃道面有較大夾角,它們的執行軌跡難以預測,很容易與飛行器發生碰撞。”

為了安全穿越小行星帶,尹衛和火小義開始深入研究導航策略。尹衛提出:“我們可以利用小行星帶中的一些穩定引力點,這些引力點是多個小行星引力相互作用形成的平衡點。透過精心設計飛行軌道,讓飛行器藉助這些引力點來加速和改變方向,不僅能節省能源,還能增加飛行的安全性。” 火小義立刻投入到複雜的軌道計算中,他的電子眼中閃爍著資料光芒:“要精確計算每個引力點的位置和作用時間,這需要考慮到眾多小行星的引力影響,以及飛行器自身的質量和速度變化。而且,在飛行過程中,小行星的軌道可能會因為各種因素髮生微小變動,我們的導航系統必須具備實時調整軌道的能力。”

在研究過程中,他們發現利用引力彈弓效應是一個關鍵。火小義興奮地說:“當飛行器靠近質量較大的小行星時,可以利用其引力進行加速和轉向。就像在地球上扔出的球,在彈到牆上後改變方向並獲得額外速度。不過,要精確控制飛行器進入和離開引力場的時機和角度,這需要進行大量的模擬計算。” 尹衛接著說:“我們可以建立一個小行星帶的高精度引力模型,將所有已知小行星的軌道引數、質量等資料都納入其中。透過這個模型,提前模擬飛行器在不同軌道上的飛行情況,找出最安全、最節省能源的路徑。”

除了導航,應對小行星撞擊風險也是他們研究的重點。火小義說:“我們必須研發一種高效的主動防禦系統,在小行星靠近飛行器時,能夠及時做出反應,將其摧毀或改變其軌道。” 尹衛表示贊同:“鐳射武器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高能量的鐳射束可以在瞬間將小行星表面的物質汽化,產生反作用力,從而改變小行星的飛行方向。但要實現這一點,需要解決鐳射的能量供應和瞄準精度問題。”

於是,他們開始著手研發鐳射防禦系統。尹衛負責設計鐳射發生器:“我們需要一種小型化、高效率的鐳射發生器,能夠在有限的空間內產生足夠強大的鐳射束。可以採用新型的量子點鐳射器,它具有體積小、效率高、波長可調等優點。同時,要配備高效的能量儲存和轉換裝置,確保鐳射發生器有穩定的能源供應。” 火小義則專注於鐳射的瞄準和跟蹤技術:“利用先進的光學感測器和人工智慧演算法,實時監測小行星的位置和運動軌跡。透過快速計算,控制鐳射束的發射方向,實現對小行星的精確打擊。而且,為了應對多個小行星同時來襲的情況,防禦系統要具備多目標跟蹤和打擊能力。”

除了鐳射武器,他們還考慮了電磁炮技術。火小義介紹道:“電磁炮利用電磁力將彈丸加速到極高的速度,發射出去撞擊小行星,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