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翻過十萬大山從北邊進攻升龍城一途,因為歷史上都是這樣的,所以他將所有主力全部集中在升龍城,海防城根本就沒安排多少人馬駐守,就算加上水師和土炮臺的守軍總共都不到五千人,怎麼抵擋明軍二十萬陸軍加二十萬海軍?
第二天一早,當盧象升組織大軍準備進攻海防城時,探子來報,海防城的守軍,包括炮臺上的守軍和海上的水師竟然全部逃跑了!曹文詔立刻提議率騎兵前去追剿,盧象升想也不想就否了,所謂窮寇莫追,在人生地不熟的情況下,派騎兵去追剿是不可取的,萬一中了敵人的埋伏,騎兵必將損失慘重,還不如穩打穩紮,全軍一起推進。
盧象升並沒有急於趕往海陽城,他先親率天雄軍進入海防城,認真搜尋了一遍,確認城中除了平民再無任何安南軍士兵,這才讓黃龍安排了五千海軍的火槍手接管海防城,和岸邊的炮臺,然後才率著天雄軍、關寧軍和北海艦隊的五千火槍手排好陣型,慢慢向海陽城方向趕去。
海陽城距海防城也就百來里路,第二天午時,盧象升所率的二十萬大軍還未趕到海陽城,前面便有探子來報,海陽城的守軍也跑了!
盧象升還是率大軍趕到海陽城,認真搜尋了一遍,這才留下北海艦隊的五千火槍手,然後又排好陣型,慢慢向升龍城趕去。
一路並沒有遇到什麼敵情,安南軍好像已經全部龜縮到升龍城內,準備據城死守,和明軍決一死戰。
盧象升率軍不緊不慢的走了兩天,第三天午時左右終於趕到升龍城外,此時升龍城已經城門緊閉,城牆上排滿了安南軍,看上去頗為雄壯。
升龍城完全是仿大明的城池規劃,有城牆,有護城河,不過城牆才五米高,護城河也才二十米寬,盧象升用望遠鏡仔細觀察了一遍,立馬下令:”天雄軍在城東十里處駐紮,步兵正對城牆方向,騎兵偏北三里,關寧軍在城南十里處駐紮,步兵正對城牆方向,騎兵偏西十里。“
他這樣安排雖然未將升龍城團團圍住,但四個方向都盡在掌握,安南軍如果想逃,城東和城南自然是過不去的,就算他們走城西和城北,騎兵也可以很快追上去,到了這裡他可就不管什麼窮寇莫追了,安南鄭氏所有兵力幾乎全部集結於此,只要將他們全殲於此,安南定矣,所以升龍城中的安南軍,一個都別想跑!
第十三卷 第十三章 慘烈炮戰
城牆最早出現於原始社會,其前身是人們用來防止野獸侵擾的圍欄和圍牆,隨著歷史的發展,人們發現這圍牆砌高點不但能防野獸還能防敵對部落的侵襲,所以圍牆越砌越高,越砌越厚,並出現了女牆、箭垛、角樓等附屬設施,發展到這個程度就不能再稱其為圍牆了,因此,人們改稱其為城牆。
城牆是冷兵器作戰時期的主要防禦手段,攻城戰也是冷兵器作戰時期最常見的戰鬥,攻城方一般會先對守城方進行勸降,能不戰而屈人之兵之兵自然是最好的,通常只要不是雙方有深仇大恨,這勸降都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大明只是想安南老實稱臣聽話而已,雙方並沒有什麼深仇大恨,所以,盧象升在攻城之前,先親手寫了封勸降信,派人射入城中。
鄭收到勸降信看都沒看直接撕了個粉碎,他可是亂臣賊子,怎麼可能投降,明軍進城以後肯定會扶黎神宗復位,到時候就算明軍不殺他,黎神宗也會要他命,所以,要他開城投降,那真是門都沒有。
不投降那就只有打啦,盧象升等了半天見城中沒有反應,立馬下令天雄軍和關寧軍的五萬精騎去砍伐樹木,製造攻城器械,而步兵則在城外五里處佈陣,準備火炮轟城,先把城牆上的箭垛給他轟平了再說。
安南這會兒也有火炮,這個盧象升是知道的,為了保險起見,他並沒有令天雄軍和關寧軍同時開始轟城,而是親率天雄軍先去試探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