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毋庸說自打上次錦西一戰後,公孫度就沒有再打南下的主意。因此在南方變局的影響下,蔡吉自然也就無暇顧及遼東的動向了。
雖說蔡吉十分在意曹操在南方的表現。但她卻沒有貿然終止這一次的北巡之行。於是乎,在歷經近一個月的長途跋涉之後,蔡吉的車隊終於抵達了位於漯川河畔的薊城。雖說後世關於薊城是否是北京城還尚有異議,但漯川無疑就是後世的永定河。不過目前幽州最繁華的城池卻並非是作為廣陽郡治的薊城。而是新興的易水城。
不同於由太平教眾所建的錦西城,位於易水入海口的易水港主要是向涿郡、廣陽等周邊郡縣募民屯田。由於屯田所用的耕牛、農具和種子皆由官府提供,齊軍的租庸也不高,還有駐軍保護,因此短短几年時間內易水港便吸引了近七萬流民來投。至於易水港本身也由最初的一個臨時軍港逐漸擴建成了一座固若金湯的城池。
據說哪怕是在此刻的初冬時節,位於易水城東南方的港灣之中依舊會停泊著大大小小十多艘帆船。這些帆船之中既有來自龍口、樂安、錦西等港口的漢家商隊,也有從高句麗、三韓、倭國等化外之境慕名而來的胡商。成百上千的商賈操著不同的語言在港口的集市上交易陶瓷、漆器、絲綢、布匹、毛皮、東珠、刀劍、糧食、海鮮乃至奴隸。熱鬧的街市自港口一直延伸到易水城下。同這個時代的多數城池一樣,易水城的城牆也是由黃土夯成,城牆的四角皆有角樓。四面的正中亦設有高聳的崇樓。整座城池呈倒梯形,東西長約一百八十丈、南北寬約二百四十丈。城內常住居民約三千多戶,加上守軍共三萬餘人。此外城外水寨之中還駐有水師兩千餘人。
其實易水城能有今日的成就除了得益於蔡吉多年的經營之外,也與它獨特的地理位置有關。須知易水城的位置大致位於後世的天津附近,易水則是被後世稱作天津母親河的海河。由於天津位於華北平原海河五大支流匯流處,東臨渤海,北依燕山。因此在歷史上本就是靠著漕運起家興起。不過眼下聞名於世的京杭大運河尚未開鑿,所以在蔡吉看來易水城和薊城的真正潛力還沒有被完全開發出來。
正是抱著這一想法,蔡吉在車隊抵達薊城城郊後,便下車與一干文武一同縱馬漫步於漯川河畔。不過與蔡吉並肩而行的賈詡眼見蔡吉一副若有所思的表情,似乎不像是在欣賞風景的樣子,便低聲向其問道,“主上,可是在憂心荊揚之局?”
“非也。孤在考慮運河。”蔡吉搖了搖頭道。
“運河?”沒料到蔡吉會如此作答的賈詡。不禁有些詫異地追問道,“主上想在幽州鑿渠?”
蔡吉微微頷首,揚手指著眼前的漯川說道,“若有一渠能北起薊城,會漯川,納易水。南至易水港,則青幽漕運可一路暢通也。”
其實蔡吉所預想的運河僅相當於後世京杭大運河最北端的一截,大運河在黃河以北的主體部分則用海運替代了。然而就算是如此賈詡聽後卻皺起了眉頭向她進言道,“主上三思,昔年吳主夫差鑿邗溝,徒耗國力,以至霸業未成便敗於越王勾踐之手。而今河朔百廢待興,急需休養生息,主上又怎可輕費民力!”
賈詡舉的例子正是京杭大運河最初的雛形邗城。話說春秋時,吳國國主夫差,為北伐齊國,爭奪中原霸主地位,調集民夫開挖自今揚州向東北,經射陽湖到淮安入淮河的運河,因途經邗城,故得名“邗溝”。夫差最初倒是真靠邗溝打贏了齊國,然而他卻在之後與晉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