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充好,造假賣假。
其他人見狀,紛紛效仿,這等一本萬利的好處不掙就便宜別人了。
但古董不是青草,割完了第二年還長,數量肯定越來越少。
一些村民不會做舊造假的手藝,就把主意打到了墓地上,隨即村子又颳起尋寶盜墓之風。
趙杯爺爺與眾不同,帶著三個兒子苦學知識,本分做事。
有真的賣真的,碰上別人賣真的,掃貨倒賣,但絕不幹昧良心的買賣。
兄弟三人攢夠錢,結婚之後分了家。
趙父是家族裡眼力比較好的,運氣也不錯,靠本事發跡,並舉家搬到有錢人聚集的廣元區。
趙杯自幼在一旁看、聽、學,知道了什麼是古董,知道了錢有多麼重要。
等十年古董熱度下來,趙父轉行幹起了跨國貿易,帶著媳婦兒到國外大展拳腳。
而趙杯的爺爺奶奶跟大爺移居首都,三叔南下,去沿海城市潮州定居。
祖宅自此留給了趙杯,可他哪有精力照料,祖宅便變成現在這個樣子。
這次穿越回來,趙杯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在附近拍下一塊地皮。
明面上是為了建酒廠,核心目的卻是藉助村子輝煌的古董歷史,洗白已經出售和即將拍賣的贗品古董,也就是化生界的東西。
誰讓他以此道賺大錢呢,被有心人盯上舉報一下,絕對不好受。
心裡有鬼的趙杯特意找了幾個民間高手做了仿古銅器、玉器和石器,並趁夜色混著化生界物品預先埋到基坑下面。
按照時間規劃,兩日後酒廠用地啟動文堪工作。
文堪當日下午,果然傳來挖出文物的勁爆訊息。
趙杯裝模作樣的跑到現場維護秩序,讓郝佳潤打電話給文物局、電視臺和公安部門。
很快,文物局來了一車人,電視臺來了兩車人,公安來了三車人,村裡人全來了,把工地圍了個水洩不通。
對趙杯來講,古董洗白非常有必要。
有了合法正當的鉅額資金來源,也保證了他的安全。
他還能利用這個勢,樹立一個守信守法的正面形象,為酒廠銷的銷路做免費宣傳,還能提高村子的知名度,引來客人,贏得村裡老鄉的好感。
文物挖掘場面很宏大,在工作人員的不懈努力下,用了兩天挖出了178件文物。
新聞報道鋪天蓋地,趙杯的名氣更上一層樓。
各大平臺的評論區裡,水友謳歌他的品德,表示大力支援由內而外白酒廠的生意。
文物局請了全國各地的考古專家,他們齊聚一堂,透過徐蕊結識的三位考古界得大佬,龍大師、董炆卿、方古也位列其中。
在萬眾期待中,專家們引經據典,做出分析,討論得熱火朝天。
尤其是龍、董、方三人在新聞報道之前,就接到了趙杯的電話。
他們經驗最為豐富,準備最為充分,瞭解最為清楚,賺足了面子,並輕易主導了鑑定結論的走向。
連那幾件仿古的假貨,也在專家們和鑑定機構的聯手下,搖身一變,成為價值不菲的古物。
此後,田圃方用最小的投入先後數次收購古董,大賺特賺。
隨之而來,東管頭村古董之鄉的美譽不脛而走。
十年間,無數外地人和城裡的古董販子絡繹不絕,紛紛到村裡碰運氣,收老物件。
最初,村裡各家不懂行,一次性賣了許多盆盆碗碗。
得了很多錢,嚐到了甜頭。
可隨著競爭激烈,買家刻意透露些知識,表達誠意,促成交易。
村民也加強了自主學習,瞭解到更多訊息。
不到半年,都明白以前賣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