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68部分

,這讓他們既少出錯,又能偷懶,所以他們又何樂而不為,於是立即奉命也都在各自手下成立了參謀部門,由肖天健抽派了一批參謀,又從諸軍之中抽選了一大批有參謀潛質的軍官,在諸軍之中成立了參謀分部,參謀最低配備到了營一級的單位,下一步肖天健打算將參謀甚至直接配備到連隊一級去,來完善參謀制度。

所以像這樣換防的事情,閻重喜基本上不必怎麼操心,參謀們便拿出了計劃和各處守將的人選,閻重喜只需要根據他們的計劃,稍作考慮和調整之後,便點頭下令執行,故此閻重喜他們這些主將,反倒並不是最忙的人,倒是參謀們一個個忙的是四腳朝天,腳後跟直打後腦勺,頗讓盧象升同情這幫參謀人員。

和大中軍的有條不紊不同的是明軍那邊,由於明軍沒有參謀可言,所以事情基本上要靠吳襄和麾下部將們親力親為,去調動人馬下達命令,這一晚吳襄和明軍部將們個個都忙的是屁滾尿流,但是即便如此,和大中軍的有條不紊的接防相比,他們的撤防動作卻搞得是一塌糊塗,亂的如同亂麻一般。

許多官兵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麼,換防之後又該去什麼地方報到,結果是像一群沒頭蒼蠅一般的在邊關一帶亂撞,搞得是烏煙瘴氣,讓不少大中軍兵將們看得是直搖頭,頗為同情他們。

第三十八章 留髮不留頭

不過雖然亂歸亂,但是經過一晚上的忙活之後,兩軍的換防還是基本上完成了,只有稍遠一些的地方尚未完成最後的換防,在山海關一帶的關牆、敵樓、關城的換防工作在天亮的時候,基本上已經到位,許多地方已經升起了大中軍的軍旗,遠遠望去紅燦燦的一片,頗為威風,而大明的旗幡,卻基本上已經集中在了山海關主城和東羅城和北翼城三處關城之中,很明顯雙方已經明確了防禦的分工,雖然沒有合兵一處,但是卻正兒八經的已經成了聯軍了。

不過兩軍不合兵一處,也有很多好處,畢竟明軍和大中軍的指揮系統各自都是自成一體,相互之間也不熟悉,如果強行合併的話,短時間之內不但無法提升戰鬥力,還可能造成混亂,現在這麼做,可謂是最佳的辦法,雙方都可以發揮出他們的戰鬥力。

山海關一帶本來就火炮很是密集,明軍撤防的時候,也沒必要將所有其他地方的火炮都移至他們駐守的三城之中,於是不少輕炮便都留在了原地,交給了大中軍使用,同時官軍的一些炮手也被留了下來,併入到了大中軍之中,聽從大中軍軍將的調遣。

但是像一些大炮,比如說大發熕、紅夷大炮、大將軍炮,吳襄還是試探著對閻重喜提出想要過去,天亮之後開始轉運到山海關主城和東羅城、北翼城三城的城牆之上,增強這三城的火力。

至於吳襄的這個要求,閻重喜當即便答應了下來,大中軍的火炮比起明軍的火炮要犀利的多,左路軍又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火炮裝備質量和數量都超出第二鎮和第三鎮一些,所以此次出兵,閻重喜麾下調集了兩個重炮營,軍中足足擁有數十門六磅、八磅和十二磅炮,火力很是兇悍,再加上各營直屬的三磅輕炮,他們的火力也相當可觀,故此他並不稀罕這些明軍的舊式的大發熕、將軍炮和紅夷大炮呢!

所以閻重喜當即便同意了吳襄的要求,吳襄聽罷之後,更是大為感激,同時也看出大中軍對於配合他死守山海關一線,是有著充分的誠意的,否則的話也不會同意將這些大殺器交還給他,這也說明大中軍對他並沒有什麼防範,於是吳襄暗生感激,為了表示他的誠意,考慮到大中軍遠道而來,可能攜帶的彈藥不足,而山海關一帶明軍常年累月積存下來了不少火藥,於是便下令從庫房之中撥出了一部分火藥,送給了大中軍一方,也表示一下他的誠意。

天亮之後沒多長時間,在山海關內一條條的道路上,便開始出現了不少人的身影,巡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