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這邊緊鑼密鼓的籌劃著如何解救己方2000官兵和一個愁的飯都吃不下的陸軍大佐。
而四行團6000餘官兵,不,更確切的說是超過一萬官兵卻是熱火朝天的圍繞著包圍圈中的日軍構築工事。
那是因為紫山大戰開啟後,還留在四行團駐地訓練的4000餘新兵也在各自新兵連、排長的帶領下分批向紫山出發,等到紫山戰役戰至正酣之時,4000新兵已經由太行山進入紫山內。
這4000新兵算是唐刀手中最後的預備隊,如果日軍增兵,那這4000新兵就會頂上,與此同時,位於邢臺的921師師部下令,冀南分割槽兩個正規步兵團也集結完畢,隨時可以支援紫山。
也就是說,不光是日本華北方面軍這邊可以增兵,中方這邊隨時也可以向戰場投入一萬以上兵力。
八十集團軍總部那邊同樣是下定決心,必須要在這一戰打出士氣和威風,如果戰況膠著,甚至不惜動用遠在數百里外的511師主力686旅。
可以說,在紫山之戰發生前,唐刀和八十集團軍總部就已經將這一戰當成戰役級別的仗來打,而日本華北方面軍方面只是將其規劃為師團級的戰場,從格局方面就已經先輸了。
戰場規模還沒來得及擴大,日軍就已經認輸後退,摩拳擦掌的4000新兵只能眼巴巴的看著老大哥們把日軍揍得稀里嘩啦而自己只能留在後方等待軍令下達。
直到唐團座歸來,這才大手一揮,命令4000新兵也走出紫山,以新兵連為單位參與對2000日軍的包圍。
本來夜承桓和上官雲對新兵們成建制的參加包圍圈戰鬥還有疑慮,打算將新兵連拆分為新兵排補充至四大步兵營各連,既可以對各步兵連進行兵員補充,也可以老帶新積累作戰經驗。
“當年川軍新兵團就能以純新兵建制和日軍甲種師團當面鑼對面鼓的幹,他們憑什麼就不行?鐵背新兵連的稱號尤在,我相信他們不會讓我失望!”唐刀卻是堅持自己的決定。
四行團以老帶新是傳統,可以大大的降低新兵的陣亡率,但不一定就要成為固定模式,新兵們不是孩子,他們終有一天會獨自面對生死,這樣的戰場反而會加速他們的成長。
來自未來的唐刀的目光遠比他這幾位同僚考慮的更遠,眼看就到五月,日本對東南亞的戰爭已經迫在眉睫,太平洋戰爭即將開啟,中國戰區的形勢即將迎來新的變化。
這種變化或許還遠不是四行團這種級別的戰鬥部隊所能感受的,但唐刀知道,抱上米國人大腿的那位心態和兩年前必然有所不同,那會兒他迫於各種壓力或許還有‘兄弟齊心、其利斷金’的需求,但當米國人送來橄欖枝後,窮兄弟自當如敝履。
唐刀有種直覺,那位既然必生此心,那和八十集團軍走得極近的四行團必然會被其想方設法調離第二戰區。
第二戰區的摳門老漢可不是吳、郭、張幾位義薄雲天的將軍,那就是個純粹的生意人,只要能獲得他想要的利益,別說唐刀和四行團了,就是身邊的女人,也能毫不猶豫的賣掉。
唐刀能和他合作,但可從未將其視為可遮陰避涼的大樹。
甚至,那位對四行團的籌劃,從唐刀上任冀南公署副主任、四行團由22集團軍司令部直屬團劃歸戰區司令部直轄那一刻就已經開始了。
從那一時刻開始,軍政部再也不用考慮川軍系的感受,只要說服摳門老漢一人就可以了。
畢竟四行團哪怕是特種團編制,其正規編制也不過5000人,就算那位手眼通天知道目前四行團規模,沒法抵抗軍政部凋令的四行團也只會有5000人離開華北,而剩下的,就是四行團在華北留的種子。
哪怕有一天四行團在某處戰場全軍覆沒,華北戰場上依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