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那我就將方法告訴你。&rdo;連山大師深吸了口氣,似乎下了很大的決心一樣。
第919章 望氣臺
提起函谷關,恐怕很多人立即就會想到那個膾炙人口的典故‐‐老子西出函谷關,紫氣浩蕩三萬裡。
傳聞,周康王朝時期,有一名賢大夫名為尹喜,他少時好觀天文,習占星之術,能知前古而見未來。周昭王二十三年,尹喜見天下將亂,便辭去大夫之職,請任函谷關令,靜心修道。
尹喜上任後,在關旁結糙為樓,稱之為樓觀,每天在這裡觀察天象。有一天夜裡,尹喜在樓觀上凝視,忽見東方紫雲聚集,長達三萬裡,形狀猶如飛龍,由東向西滾滾而來,十分驚喜,自語道:&ldo;紫氣東來三萬裡,聖人西行經此地,青牛駕車載老翁,藏形匿跡混元氣。&rdo;
這便是老子西出函谷關的典故,而最有名的《道德經》便是老子在此著就。
道德經實際上又分為上下兩卷,上卷言宇宙根本,含天地變化之機,蘊神鬼應驗之秘;下卷為《德經》,言處世之方,含人事進退之術,蘊長生久視之道。
尹喜得到道德經後終日在樓觀之上修習,初時不甚明瞭,誦之口熟,漸漸品出其中妙蘊。後終於悟出真諦,修成大道,成為文始先生無上真人。
雖然這只是傳言,但也算是言之有物,道德經遠沒有表面那麼簡單,當初在崑崙境的時候,青石道人便以道德經為引,幫助糜益突破到第四境界中期,裡面很多話初讀簡單,可細細琢磨,卻又蘊含著天地至理。
也難怪後來會有尹喜得道成仙的傳聞,如果真的能將道德經悟透,未嘗不能逍遙。
這函谷關可以稱得上道家起源之地,我這個道家護道之人來此倒也算是來對了地方,正好可以領略一下道家的傳承文化。
只不過等我來到函谷關以後,才有些大失所望,至少道家文化是別想了,都是一些披著道袍,打著幌子的入世之途,至於道家思想中的清靜無為的別想了,倒是那個無所不容被他們運用的很好,可謂是財源滾滾,一日千金。
實際上,這種現象早已普遍,真正還能堅守底線的幾乎沒有,就算有也是隱居在山野之地,輕易不會被外人發覺,更不會有源源不斷的遊人。
我這次之所以來這裡,便是因為連山大師說七日之後天門秘境途經此處,所以我來此守株待兔,有天門令在,只要靠近天門秘境一定範圍就會自動感應,然後憑藉天門令開啟入口。
至於能不能打敗守門的混沌獸進入天門秘境,就連連山大師也不怎麼看好,因為在他看來,那實在太難。
可即便明知道此行很難,我也不得不來。
曾經的函谷關是一座巨大的雄關,也是兵家必爭之地,可眼下,這裡卻是聞名的景點,就連那座巨城也是後來重新建造的,至於其他的景觀建築就更是數不勝數了。
雖然離著連山大師所說的七日之期還有一段距離,不過我仍舊早早的就來了。
在函谷關有一座樓叫做瞻紫樓,也叫望氣臺,是當年尹喜觀察天象之地。
不過眼下的望氣臺卻不是當年尹喜建的那座,而是後來在原址幾經重建。
我來到望氣臺,登高望遠,不得不承認,這裡的視線的確不錯,可以將函谷關的景緻盡收眼底。
此時是旅遊旺季,這天下聞名的函谷關自然也不例外,不說人擠人,但也是絡繹不絕,如果是晚上還好,可要是白天在這裡弄出什麼動靜,必定會引起圍觀,引發轟動。
&ldo;難不成要把他們都趕走嗎?&rdo;我不禁皺起眉頭,這絕對是下下之策。
&ldo;算了,反正也不是真正的望氣臺,等我將真正的望氣臺找出來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