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大名鼎鼎的《三體》之外,大劉的不少短篇小說同樣精妙無比。
比如《鏡子》,說主人公發明了一種超弦計算機,運算能力強大到可以模擬出不同宇宙創生及其以後的所有事情,不巧的是正好主人公模擬出了我們所在的宇宙的模型,利用該模型計算機可以看到人世間任何事情的過去與未來。
國家使用這種超弦計算機來運算可能出現的犯罪事件,並在犯罪出現之前把罪犯捉捕。全人類將面對著一面鏡子,每個人的一舉一動都能在映象中精確地查到,沒有任何罪行可以隱藏。
每一個有罪之人,都不可避免地面臨最後審判,那是沒有黑暗的時代,陽光將普照到每個角落,人類社會將變得水晶般純潔。
小說裡有這樣的一句話,“從今以後,蒼天有眼”。
看完之後令人渾身冰寒,原來全是善,或者說,社會認為的善,也不是什麼好事。
之所以選擇《中國太陽》改編,第一,它的思想很適合這個時代,國人自豪,充滿改造世界、改造家園的雄心;第二,特效是《地心引力》現成的,成本不會飆到一個離譜的程度。
原本的故事講的是國家使用奈米鏡膜在太空弄了箇中國太陽工程,目的是改造國內生態。但這個鏡膜容易被太空灰塵弄髒,需要清潔。
主角水娃是個沒文化的農民工,因為想喝水而進城打工,從擦皮鞋到擦玻璃,之後被鏡膜的發明者選中,到太空中“擦太陽”。
在這個過程中,原本的農民工慢慢改變,因為星空和知識而迷醉,最後開著中國太陽改造成的太陽帆飛船,飛向宇宙。
整體的氛圍還是大劉一貫的對宇宙探索的積極態度,非常的主旋律。
但是原本的故事比較散,這次的電影的前半段聚焦於擦太空鏡膜的過程,算是《地心引力》的終極漢化版,矛盾是鏡膜清理中的太空危機,工作人員犧牲。同時,老舊的中國太陽損壞嚴重,國家準備廢棄這個計劃。從而引出後半段,水娃主張藉助中國太陽遠航星空的故事。
終極矛盾,還是大劉一貫的思路:我們究竟是應該偏安一隅,還是該走向星辰大海。
······
不多時,首映禮開始。
這等電影專案,首映肯定不能去影院,跌份。另外還有領導、航天員要來,如此的話,公司也就只能選擇大會堂。
大廳裡,人頭湧動,最前一排自然是各種不能說的大領導,航天員在第二排。這次的拍攝照舊跟航天局合作,聽說幾個技術專家天天在劇組裡頭批評郭凡,說這科學原理不對,然後跟郭凡聊了倆小時氣候跟光照的關係。
“寶強,你好!”
“徐徵先生!”
“趙媛媛小姐!”
這姑娘也是跟於阿姨一個型別,從小就成熟,這兩年反倒是風韻更盛。
全場坐定,電影開始。
影片一開始,就是個高樓大廈的景。
好萊塢有言,故事的開頭,主角一定要做出些與眾不同的行為,如此才能引發觀眾的興趣,真正的看進去。
大樓名叫航天大廈,小說裡是這樣描述的:“設計者為了表現他那變態的創意,把整個大廈設計成傾斜的,在頂部由立校與地面支撐,據這位著名建築師說,傾斜更能表現出上升感。”
大廈像是一座玻璃做成的斜塔,傾斜的一側,一根根細長的、在陽光下閃爍的金屬柱圍成一個半圓,遠遠看去如同珠簾一般垂下,閃閃發光。
跟著畫面一轉,攝影機跟隨著身穿一身工裝,面色平靜的寶強,他提著個大包,走進了大廈。乘坐著被稱作“火箭”的電梯,快速來到了百層高樓的頂端。
在透明的窗外,是極度現代化的城市,高樓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