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六百八十四章 威尼斯

勝,大抵只存在於膠片和螢幕上。

甭管威尼斯的風景吹的有多兇,來多了之後,感覺也沒啥特殊,最多就是滿街的汽車變成了貢多拉——當地的一種小舟。

也沒啥,萬年當初拍《狩獵》的時候,還應老鄉的邀請坐過騾子車呢,也挺有特色的,就是味兒有點大。

巴黎症候群大抵如此,幻想和現實的差距,就是這麼大。

八月底,《愛樂之城》劇組來到水城,參加今年的威尼斯電影節。

甭管拿不拿獎,能進入主競賽單元,就相當於多了一重光環。西恩·潘那部《最後的模樣》還在戛納拿了02的最低分呢,人家照樣把入圍戛納主競賽當成宣傳詞。

除了少數確實追求高雅藝術的導演之外,大部分的作品參加電影節都是為了推廣和宣傳,名頭最重要。

其實《愛樂之城》不太適合威尼斯,這裡的電影節氛圍號稱最為藝術,實際上就是最悶,跟《愛樂之城》這種歡快氛圍的電影,怎麼看怎麼不搭。

馬可穆勒在的時候,威尼斯被稱作華語片的福地,箇中原因既有主席的力挺,當然也有那幾年作品質量確實過硬的因素在。

《紅高粱》、《東邪西毒》、《陽光燦爛的日子》等電影,都是在那幾年嶄露頭角,然後生生把威尼斯給弄成了華語片競賽。

這兩年就不太行,巴貝拉號稱是電影藝術的捍衛者,要嚴選競賽影片,保證藝術價值。

可是呢,電影節不僅需要藝術,還需要商業,主要是指好萊塢。

最後就弄成了一個四不像,曲高和寡的同時又跪舔北美,招募頒獎季潛在種子選手提前造勢,與擅長此道的多倫多搶奪資源,儼然成了奧斯卡風向標之一。

頗有種老錢落魄,跟暴發戶混飯吃的悲涼感···

個屁啊,人家混的好著呢,與其想這個,還不如思考一下,怎麼把馬可穆勒、科斯里克、雅各布三位老爺子都拉到平遙去。

8月31日,開幕式。

影片質量有口皆碑,年輕導演潛力十足,外加背後的資本家公關拉滿,《愛樂之城》順利的獲選今年威尼斯電影節的開幕影片。

眾人都很興奮,這兩年的開幕片有《鳥人》、《聚焦》等,那都是奧斯卡最佳影片。

也是很尷尬,一幫人來了威尼斯,想的不是拿獎,而是拿下開幕影片。

這兩年威尼斯有點日薄西山的意思,想抱大腿,但是大腿也就那幾條,戛納一條,柏林一條,好萊塢也不是八爪魚,沒那麼多大腿能摸一摸,這也就造成了紅毯上的冷清,連贊助都不多。

有一說一,連個毯星都沒有,這就說明商業化不到位。

《愛樂之城》劇組壓軸登場,這是開幕片才有的待遇。

達米恩挽著穿一身銀色禮服長裙的艾瑪,萬年挽著媳婦,劉思思這次打扮的很是成熟,一身大紅裙,黑髮微卷,唇色紅豔。

據媳婦說,這叫什麼,密色唇膏,不太懂,好像很厲害的感覺。

來回走了兩圈,謀殺不少膠片。

可惜,這兩位都是身材纖細的型別,俗稱,平板···

便是擠、墊,加支架,也就那樣,還得看人家義大利本土模特,忒奔放了。

不多時,劇組進場。

今年的主席是薩姆·門德斯,《革命之路》的導演,溫斯萊特的前夫。當然,這個時間點上還是丈夫,這倆人19年才正式離婚。

今年的主競賽單元華語片顆粒無收,評審團倒是有個熟面孔,眼睛齁大那位。

放映之前,是慣例的開場交流和主席講話環節。電影節參加的多了,感覺也就那樣,放片、宣傳、採訪、拍照,也就那些事。

萬年在臺下隱蔽的打了個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