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力。”
“您覺得競爭力的表現形式是什麼?全球票房大爆,歐洲三大獎?還是奧斯卡?”
“當然是市場檢驗了,它首先是一個市場型別的電影,要讓市場檢驗,這個誰也不能預設。獎項不代表他就能流行,每年奧斯卡最佳影片基本都是藝術院線長線放映,在市場上根本不靠譜。”
老謀子很清醒,“在市場上流行了,資本才會在意,才會去投入。好萊塢六大公司才會來找王藝謀、李藝謀,更多地開發中國故事,更多的宣傳,讓更多的人瞭解中國思維。我期待的不是他們的錢,是他們的宣傳和發行。”
一直以來,國內的影視圈的心腹大患,想來想去,只有三個字:好萊塢。
後世吹韓國電影的人也很多,但是體量太小,就算是放開,韓國影片也掀不起什麼大浪。
好萊塢不一樣,體量大,工業程度高,外加西方文化潛移默化,導致不論東西,觀眾理解上都不存在太大的偏差。
最早的時候,大家想的是抵抗,《泰坦尼克號》等一眾大片轟開市場,打的國內影人毫無反抗的餘地。由此,便有了《英雄》在內的一眾國產大片。
之後呢,進口片配額放開,國內的影視公司反倒是彈冠相慶,因為他們能出去投資了。
這實際上就是兩種走出去的方式,一種是中國導演為賣點,藉助國際資本和發行,讓作品走出去。另一種是資本走出國門,去外面買買買,投投投。
不好說誰高誰低,在後世,這兩種路子也沒分出個高下。
發行渠道始終在好萊塢手裡握的死死的,作品好也罷,資金多也罷,人家說不帶你玩就不帶你玩。
老謀子的思維還是在第一種,用好萊塢的渠道,來宣傳我們的思想。
最大的問題也就在這兒,你劇本都是人家的,宣傳發行也是人家的,憑啥人家幫你宣傳中國思想。
所以,最後拯救世界的是傑森伯恩,而不是大甜甜。
這類電影,最讓國人難以忍受的也就是這一點,表面上是男女的感情僵硬,實際上卻是對西方文化凌駕於國內文化的一種天生的反感。
而老謀子在劇組也就是純純的工具人,連阿斗都算不上,頂多就是塊兒招牌,告訴觀眾,我們這電影可是張一謀導演的哦。
用什麼素材要美國來審批,改幾句臺詞要製片人研究,純粹的傀儡。
也就是老謀子脾氣好,換了別人,早就撂挑子不幹了!
萬年也沒辦法,來晚了是這樣的。他知道的再多,如今的老美也不可能讓一箇中國影視公司建立發行渠道。
“我覺得吧,路要一步一步走,飯得一口一口吃,步子邁太大,容易扯著蛋。”
那貨搖搖頭,“你別嫌我話說的難聽,我覺得吧,您的目標定的有點高了。”
“怎麼呢?不搞定好萊塢,咱們怎麼走出去?”
“這就好比是打遊戲,國內市場是第一關,亞洲市場是第二關,西方世界是第三關,好萊塢呢,”
那貨沾了點豆奶,在桌上劃了個骷髏頭,“那是最終boss。咱們還沒練級,裝備也沒強滿,直接上去打最終boss,沒希望的。”
“繼續說···”老謀子眨眨眼,有那麼點意思。
“國內市場是咱們的大本營,這些年一直在發展,國產電影份額也都一直壓過好萊塢,暫且算是通關。接下來呢,就該是亞洲市場。”
萬年笑道,“東南亞,包括日本、韓國在內,一直都是國產大片的重要市場,咱們現在可能忘了,早年間,香江明星在東南亞比在香江都火。”
這是事實,日本那位絕世渣男近藤真彥,當年就跟梅豔芳傳過緋聞。發哥、華仔、張國榮等人在日本韓國的名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