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的林地,“這裡以前有兩片林子,樹很多,我小時候還來這裡採過黃蘑,不過現在都沒了。”
以前的樹林,現在只剩下一片片的樹樁子,早都被伐光了。
道路兩側雖然也有近兩年種下的樹,但始終半死不活,樹葉發黃。
“上羅?有沒有下羅?”萬年好奇道。
“有啊,下邊的就是下羅。”村支書指指路的另一邊。
名字還是如此的直白,盂縣的北邊小村就叫盂北,坡上下的村莊分別叫上羅和下羅···
至於為什麼要叫上羅和下羅,原因立刻便出現在了眾人的面前。
“怎麼樣?是不是特別魔幻?”
寧皓從車上蹦下來,看著面前的村莊笑道,“這裡叫羅掌,那倆村的名字便是從這兒來的。”
“確實,確實···”
萬年站在村口,望著一棟棟石頭壘起來的房屋,不禁讚歎了幾句。
這裡原本也有一條河,同樣河道早已乾枯,一座橋把兩岸連在一起,那邊是一所嶄新的小學,這邊則是老舊的石頭房屋。
話說,這邊雖然背靠大山,但窯洞卻基本沒有,居民們大都是以石塊為地基,沿著坡、溝等建起房屋,屋頂是木頭搭起,上覆瓦片,房裡的天花板則用木製的框架糊上紙,擋住了寒風,特有古裝片的範兒。
道路上也跟河岸似的,鋪滿了鵝卵石。
石頭光滑,最開始並不圓潤,走路的人太多,原本有稜角的石塊兒便被磨得光滑,形成了類似鵝卵石的圓潤外表。
沿著道路往裡走,走過一片略微開闊的空地,中間有一座小小的亭子。鮮豔的紅色和滿眼的青灰色相當不搭調。
話說回來,這邊其實不算最純粹的黃土高原,老年間,這邊有山有水,也算是繁華之地,跟那些缺水乾旱的地方不太一樣。
同時,這邊的山大多是石頭上,窯洞建起來難度比較高。
便是有老房子,也大都是依著一些較大的土坡建,很少有電視劇裡看到的那種在山坡上的窯洞。
“哎呀,歡迎歡迎,大明星,大導演能來,歡迎!”
本地村支書,一個穿著件白色polo衫,腰上掛著一大串鑰匙的標準中年男人激動的迎上前來,跟寧皓握握手。
“客氣,是我們打擾了。”那貨也拽起了多年沒說的晉省方言。
不過,看村支書費勁理解的樣子,那貨的水平也一般。
“不打擾,你們能來是對我們的幫助,也算是宣傳了。”村支書還挺樂呵,這地兒啥時候見過這種大腕。
前幾天,來通知他招待的可是省裡頭的人,給支書嚇得夠嗆。
“那走,咱們先去看看房子?”寧皓笑道。
“好,走!”
說罷便領頭,往小巷子裡頭拐去,眾人連忙跟上。
來之前就說好,在村裡找個老房子,讓萬年待一個月,好好的磨磨性子和感覺。
村裡頭也挺配合,特意找了一家住在外地的村民,好說歹說,才讓人家把房子給貢獻出來,讓萬年住一個月。
當然不是白住,肯定是要給錢的。
不多時,眾人來到巷子盡頭。
本地坡極多,這個巷子也不例外。
上坡,左轉,又上坡,再左轉,還是個上坡,這才來到老房子跟前。
大門還是老樣式,兩扇木製門板,裝著鏈子,一搭,再上鎖,門就鎖上了。
咯吱一聲,大門開啟。
院子裡也鋪著石塊,多年來磨損的光滑圓潤。
靠近大門的地方放著古舊的石磨,把手早就拆掉了,估計是多年未曾使用。
院子不算大,屋子很多。正對大門的是正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