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53部分

“本王也正為此事煩惱,難以決斷!”趙檉喝下杯酒苦笑著說道,“若違旨進京會被人猜忌,落人口實,可能還會落下弒君謀反的罪名,但是我身為皇族,卻在百姓慘遭蹂躪,都城危在旦夕之時卻安於一隅,又怎能心安!”他言罷看向兩人想聽聽他們的意見…

第二百零四章 禁錮

在軍事上,趙檉有信心擊退女真的進攻,可他現在面臨的問題不僅是軍事上的問題,而是牽扯到了政治和道德層面的問題,如果處理不好他就會成為一個反叛者,不但得不到支援,反而將自己多年的積累毀於一旦,以致他不敢輕言出兵,因為他來到的是一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行己也恭,事上也敬’獨尊儒學的時代。

儒學在發展當中,孔子已經把忠君思想凝鍊成為是非難分的教條,影響了千年的歷史更迭,而統治者出於維護自己的利益,採用各種手段強化這種意識,把忠君絕對化,臣必須忠,反則為逆天的意識灌輸到每個人的骨子中。

嚴格的等級思維培養出了奴性的人格,從而使成了社會的精英階層忠實地為最高統治者效勞的格局,這種判斷是非的精神標準波及到民間逐步形成了一種社會文化,從而建立了中國君主集權的社會制度。

但中國君主集權制度存在著無法克服的內部硬傷,也就是說沒有形成社會內部的改良機制,可以在不革命、甚至不流血的前提下,實現社會改良,中國的改革除了商鞅等早期小範圍的例子,其餘的幾乎都失敗了,而商鞅最後也不免落了個腰斬於市的下場。

在大宋也有人做出個這種改變的嘗試,為了應對北宋中期出現的社會危機,神宗任用王安石進行變法,希望透過變法達到富國強兵的目的。然而自新法公佈之日,王安石即遭遇同僚的反對。各種批評塵囂直上,而王安石這位改革者則在罷而複用的折騰中賜爵致仕。富國強兵的目的始終也未實現!

正因為這些內部的社會改良難以進行,內部小規模矛盾不能解決。終於積少成多,一個個的小規模矛盾終於變成一個大的無法解決的社會問題,導致矛盾激化,引起社會危機,終而引起戰爭,最後王朝被推翻,或是因為內部矛盾陷入衰弱,從而被中原民族的死敵――遊牧民族毀滅!

可這並不代表中原文明的失敗,野蠻落後的文明可以在力量上征服先進文明。但是他們永遠不能在精神上控制先進文明。於是,在兩大文明交匯後,相對較為先進的中原農耕文明一步步同化著遊牧文明,最終難分彼此都建立了傳統的封建君主集權制的王朝。

然後一切從頭開始,週而復始的再來一個迴圈…

趙檉努力著想改變自己的命運,改變大宋朝的命運,為此他上得廟堂,下得田間,理順中間各樣關係。強硬與妥協並濟,以求解決諸多的問題。

在襄邑為了莊子的發展,為了打下自己的根基,賺取第一桶金。他改變了當地的貧窮面貌,讓百姓過上了好日子,贏得了他們的愛戴。建立了一支新型軍隊可那時他才六歲。他為了大宋朝的長治久安,不惜以身涉險。奉旨安撫江南,懲治貪官汙吏。以圖改變大宋官場上的陋習。

為了能夠使大宋有能力對抗女真人,可謂費盡了心思,不惜撒潑耍賴,自汙其名,將自己送到了西北這貧寒之地。到了河東他整軍備武,兩次出擊西夏,為大宋收復了千里之地,訓練出一支可橫掃西北的近代軍隊。為了給大宋爭得了戰略空間,他又不惜冒著叛國的風險在遼國培育建立一個傀儡政權,以圖對抗女真人,給大宋一個改變發展的機會。

但是事到臨頭時他猛然發現自己雖然富可敵國,戰無不勝,但是卻依然無法擺脫這種集權制度和傳統思想上的禁錮,自己在它的面前一敗塗地。江南隨著他的離開只給他留下了一個‘青天’的美譽,貪官汙吏一樣四處橫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