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皇叔,難道您已經……&rdo;聖上林慕白的臉上滿上期盼,望向禮親王的目光中更是流露出濃濃的敬意。
作為一代帝王。
原本應該屏除一切危及到帝位的存在。
可他卻沒有那樣去做,甚至於連一絲這樣的想法都沒有冒出來,原因很簡單,因為站在他面前的這個人是禮親王。
一個將帝位拱手讓給先帝的禮親王。
&ldo;摸到了門檻,不過,還差一個機緣……&rdo;禮親王在說完之後,身上的氣勢也徒然一變,眼睛再次變得渾濁起來,聲音中充滿了嘶啞。
&ldo;可需要侄兒幫忙?&rdo;聖上林慕白這一次並沒有以朕自居,而是以侄兒稱呼自己,看向禮親王的目光中同樣是一副晚輩對待長輩的表情。
&ldo;暫時不需要,皇上今日要老臣過來,應該就是為了這三篇策論吧?&rdo;禮親王搖了搖頭,然後將手中的三篇考卷遞迴到了聖上林慕白的手中。
&ldo;是的,不知道皇叔有何看法?&rdo;
&ldo;第一篇可為佳作,論述有理有據,且思維嚴謹,形勢分析透徹,如果沒有後兩篇,當為榜首!&rdo;禮親王直接說道。
&ldo;皇叔的想法與侄兒的想法一致,不過,這後兩篇……&rdo;聖上林慕白一邊說也一邊將目光望向手中的後兩篇策論,有些為難。
&ldo;不相伯仲。&rdo;
&ldo;皇叔也是這樣認為?&rdo;
&ldo;對。&rdo;
&ldo;其實,這也是侄兒為難之處,但是殿試的文榜之名只有一個,終歸是要選出一個上與下之分。&rdo;
&ldo;若要強分上下,便只關乎於審文之人的愛好,和策論本身並無關聯,這第二篇文,可謂是字字珠璣,從開篇到結尾,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幾近完美,磅礴大氣,就算是老臣恐怕也無法改動分毫。&rdo;
&ldo;皇叔所言正是侄兒心中所感!&rdo;
&ldo;而這第三篇文,從開篇而論雖然也有出彩,但是比起第二篇文卻是有些差距,不過,此文的精髓在於最後一段,特別是從&l;苟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r;這句之後,乃為點睛之筆,再細讀前文,便猶如醍醐灌頂,讓人有一種番然而悟之感態!&rdo;禮親王繼續說道。
&ldo;那依皇叔之意,這兩篇文該如何論上下?&rdo;
&ldo;老臣剛才已經說過,這兩篇策論本就沒有上下之分,若要強分,老臣實言,老臣之喜在於第三篇,不過,老臣猜測皇上之喜應該偏向於第二篇。&rdo;禮親王想了想,終究還是回答道。
&ldo;皇叔以前碰到侄兒這樣的問題,都會刻意避嫌,今日卻能實言,未知是何緣由?&rdo;聖上林慕白問道。
&ldo;呵呵,皇上在詔宣殿批閱試卷,又將老臣召至詔宣殿內問話,不就是求一個公字嗎?既然求公,那老臣亦以公而論。&rdo;
&ldo;明白了,多謝皇叔!&rdo;
&ldo;老臣告退。&rdo;
&ldo;皇叔……&rdo;
&ldo;皇上還有事要問老臣?&rdo;
&ldo;若是皇叔能跨過那道門檻,侄兒可否求皇叔一件事情?&rdo;
&ldo;你說的那件事情……很難。&rdo;禮親王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