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是一個新的王朝,這個時候正需要的是樹立權威,你敢挑戰我的權威,我就拿你開刀。
如果趙匡胤在這裡的話,趙承嗣也一樣會說這樣的話。
趙匡胤雖然在他當皇帝期間沒有擅自殺害一個大臣,那不代表他不會殺人。
王嗣宗和呂蒙正兩人聽到趙承嗣這樣說也不在說了,趙承嗣說的這些都是對朝廷有利的。
乍一看對他們這些學子不公平,有點嚴格了,可是實際上對朝廷有利。
就比如靠刑律,大宋科舉也有這一方面,可那只是刻意的靠記憶,而趙承嗣所說的就是刑律則有較強的實用行。
以前的案例拿到考卷之上,這是考察學子的實際應用能力,在地方為官,如果連斷案都不會,那還怎麼混。
王嗣宗和呂蒙正兩人聽到趙承嗣這樣說也不再說什麼了。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雖然這個時候不能這樣說,可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多麼重要他們也清楚。
在他們疑惑的時候,這邊趙承嗣再一次開口了:&ldo;古代還講究禮、樂、射、御、書、數六藝,這才是真正的君子,到現在這些技能已經缺失了。特別是其中的射和御,這對儒家士子身體也提出了要求。&rdo;
中國周朝的貴族教育體系,開始於公元前1046年的周王朝,周王官學要求學生掌握的六種基本才能:禮、樂、射、御、書、數。出自《周禮&iddot;保氏》:&ldo;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書,六曰九數。&rdo;這就是所說的&ldo;通五經貫六藝&rdo;的&ldo;六藝&rdo;
而趙承嗣想要表達的是其中的兩藝,射和御。
射:射箭技術。這五種射技為:白矢、參連、剡注、襄尺、井儀。
白矢:箭穿靶子而箭頭髮白,表明發矢準確而有力
參連:前放一矢,後三矢連續而去,矢矢相屬,若連珠之相銜
剡註:謂矢發之疾,瞄時短促,上箭即放箭而中
襄尺:臣與君射,臣與君並立,讓君一尺而退
井儀:四矢連貫,皆正中目標
御:駕駛馬車的技術。
鳴和鸞:謂行車時和鸞之聲相應
逐水車:隨曲岸疾馳而不墜水
過君表:經過天子的表位有禮儀
舞交衢:過通道而驅馳自如
逐禽左:行獵時追逐禽獸從左面射獲。
這些雖然沒有明確的說要提高學子的身體素質,但是卻有了更高的要求。
那個時候的儒家弟子不掌握這六種技能,那就不算真的儒家弟子,那個時候儒家學子可不是書呆子,而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而現在這些讀書人,就真的是說無縛雞之力了,只顧得讀書,其他不問,這樣的人怎麼能好好為官呢?
就連趙承嗣剛才只是說如果在科考中加入到學子身體素質的考察,王嗣宗和呂蒙正都覺得不解,看起來這個時代的儒家文人和之前的根本就無法相比。
------------
第二五五章 趙純臣在揚州
三人暢談一番,好像這間小小的房間就是朝廷的政事堂,他們都是大宋縱橫天下的人才,是制定政策的宰相。
他們就各自心中的美好藍圖,發表了一下自己的看法,也十分的有見底。
兩人不愧是歷史上有名的狀元,有些想法還真的不錯,也許是高興吧,王嗣宗和呂蒙正兩人都喝的是醉醺醺的。
趙承嗣也沒有將他們送回去,就讓人安排一下兩人的住宿問題,自己才慢慢的走下樓。
&ldo;小寶,好好的安排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