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化的挑戰面前,要保持陸軍作戰理論的先進性,最重要的是科學確立陸軍作戰理論創新的指導思想——按照全面統籌、超前設計、分步實施的原則,以資訊化為基點,以一體化聯合作戰為目標。以空地遠端精確火力打擊為形式,以戰法創新為內容,努力把陸軍作戰理論體系建設成適應未來資訊化戰爭需要,反映世界先進作戰理論發展趨勢,具有紅警兵團鮮明特色的作戰理論體系。
一是在戰略上始終保持主動權。未來戰爭不是簡單地應對,而要避其鋒芒,發揮好自己的戰略戰術。二是著眼弱處下手。一般而言,作戰體系是強點,而保障體系是弱點。雖然不同的作戰物件強弱各有分明,但恐怕還是著眼弱處下手更有利。三是抓住一個作戰重心。無論是戰略、戰役還是戰術行動,都應集中力量抓住重心,作戰行動可以全線同時展開。但重心只能有一個。
在三軍一體化聯合作戰方面,由於缺少間諜衛星,各兵種的協同作戰演練。尚屬於虛擬訓練中,未進行實質性的演練。
間諜衛星。李嵐早已製造完畢,而且還不只是一個。只不過一直都沒有發射。他要找一個最合適的時機,進行發射。而這個時機已經不遠了。
車流滾滾,喊殺陣陣,在接下來的時間裡,一場高技術條件下的對抗綜合戰術演習在這片荒蕪的大地上展開。紅警兵團第一重灌師數百名不同專業的參演基層指揮員熟練運用各種裝備,在同一戰術背景下演練情報獲取、資訊傳輸、指揮控制、火力打擊,在衝擊與反衝擊,干擾與反干擾中鬥智鬥勇,成功地完成了登陸戰鬥、陣地攻防戰鬥、城市進攻戰鬥和野戰生存等20多個課題的演練,全面提高了基層紅警士兵作戰指揮能力和謀略水平。
複雜的電磁環境、未知條件下的情況設定、完全陌生的作戰地域、模擬專業先進的武器裝備,讓這次演習充滿了挑戰。
作為紅警兵團第一支以師級建制成立起來的合成化部隊,第一重灌師一直都被李嵐寄予了厚望,是建立第二支、第三支類似部隊的標杆,也為今後建立輕型步兵單位提供了資料方面的借鑑。兵種的配合與演練,發現錯誤立即改正,將編制調整到最合理的狀態。
經過了二十個月的發展,陸軍是兵力已經從原本的近四萬,增加到了六萬人。四支獨立的旅級部隊,佔據了部隊總數的一半,而第一重灌師的兵力就達到了一萬七千多人,剩餘的一萬三千多人,除了總共後勤部的四千來人(動員兵),剩餘的都是導彈部隊、氣象保障、綜合資訊對抗、陸軍雷達……等部隊。
基地的總兵力早已經往十萬靠攏,基地的每個兵種都有各自的作用,從最基礎的動員兵到海豹突擊隊,是一支多兵種合成的部隊。就連工程師,也全都配發到基礎保障部隊,同樣配發了武器。搜尋的軍犬,也算在編制之中。為了發揮戰場全面的偵查工作,李嵐還特地給每一個野戰連隊,配發了10…16條軍犬。也配備的獨立的六人狙擊小隊,每個小隊三個兩人的狙擊小組,一個小隊共三把狙擊步槍。
這場實兵演習,就是為了視察各個兵種間的戰術協同,演習也會整整持續三天的時間。
在演習現場,一個個只有相當於連、排規模的作戰群活躍在戰場的各個角落。雖然戰鬥力編成規模不大,兵種結構卻五臟俱全。除了步兵、炮兵、裝甲兵,還有特種兵、防空兵、防化兵……等。在某山谷,一個作戰群獨立完成的一次圍殲戰,指揮員靈活應用手中的各種作戰力量,揚長避短,攻“敵”不備。在短短30分鐘戰鬥中,一個小型作戰群打了一場立體圍殲戰,使“敵”一個營遭到重創。
對此,演習總指揮第一重灌師師長莊志奮准將(書友實名客串)向參觀演習的眾人介紹道:“現代條件下的一體化聯合作戰,勝負的關鍵取決於作戰系統整體效能的發揮。他們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