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裡警備部隊和太平軍戰事激烈,戰局成膠著狀態。
11月19日,到達安原府城的太平教大宗師尤道方在安原城內最大的安原廣場宣告太平聖國正式成立,暫時定都安原,自命為太平聖王,定太平教為國教,軍隊正式命名為聖教軍,尤道方還宣佈將以解救帝國境內所有受苦受難的百姓與水深火熱之中為己任,發誓要讓聖國的子民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就首先必須推翻帝國司徒家族腐朽沒落的統治。
當日,太平聖國的政權機構也隨之建立,聖王下設文武二相,文相主管政務,武相主管軍務,文相一職由尤道方的密友原太平教負責經濟財務的繆名昆擔任,尤道方的二弟子藍百林擔任副文相,武相一職自然是由薄近塵擔任,副手則由尤道方的大弟子許文哲擔任,文相下設幾部,分別承擔行政、財政、內政、經濟、外交等事務,武相下設幾個大將軍,負責統帥聖教軍,由於薄近塵在關西指揮,武相府的責任主要就由許文哲來承擔,他還兼任聖教軍的安東大將軍一職,手中掌握著聖教軍中最精銳的十萬大軍。至此,太平聖國的中央政權已略顯雛形。
11月20日,燕雲郡另一大府——靠近安原府的雲中府的太平教起義軍在與從安原增援而來的聖教軍匯合後,裡應外合攻克雲中府城,雲中府大小官員全部投降。
在控制的區域內,太平聖國也效仿帝國任命了一大批地方官吏,逐步完善各級政權機構,為了維護地區內的穩定,尤道方還破例任命了幾名帝國投誠官員擔任重要職務,特別是原帝國榆林城守向千秋被任命為榆林府府尊(相當於帝國的城守一職),引起了教內不少爭議,但都被尤道方以個人威信壓了下去。這一任命也在整個太平教控制區引起了轟動,部分地主士紳心中都在暗暗考慮這太平聖國存在並發展下去的究竟會不會真的有取代帝國的可能呢?
在這之前,普爾王國幾乎抽調全國所有精銳部隊,共五個兵團三十六萬大軍兵壓帝國北部邊境,迫使帝國第一、第二軍團以及幾個獨立師團都聚集在北部邊境與普爾王國大軍對峙,小規模的衝突不斷,大有一觸即發之勢。
直到北原郡和燕雲境內的太平教起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蔓延開來時,帝國北部軍區的指揮官這才明白過來原來太平教和普爾王國聯手玩了一套聲東擊西調虎離山的把戲,但雖然是個把戲,卻也是以實力為代價的,若是帝國第一、第二軍團和其他從屬部隊不迅速壓上,普爾王國的大軍大可突破帝國邊境防線長驅直下,到時候究竟會怎樣誰也說不清。但這卻給了太平教起事極大的方便,整個被北原郡無一個正規陸軍師團駐紮,而燕雲郡也僅有一個獨立陸軍師團駐紮在首府北平府,根本無力應對這一日幾變的局勢。
而當太平軍完全控制了整個北原郡尤其是榆林和安原兩府後,帝國第二軍團事實上已經面臨聖教軍和普爾大軍前後夾擊的危險境地,更讓人焦心的是在甫一控制了兩府後,帝國第二軍團便失去了後勤補給,這讓十多萬正與普爾大軍對峙的帝國軍隊如何維持?迫不得已,在得知了安原和榆林失守以及雲中府危急的確切情報後,帝國第二軍團迅速向東穿越雲中府移至北平府境內駐防,完全放棄了北原郡防線。不出所料,普爾軍隊並未趁勢南下,而是尾隨東移,繼續在邊境保持著對帝國的巨大軍事壓力。
一眨眼間,千里江山轉瞬易幟,太平教烏雲頓時瀰漫在帝國北部和西部廣大地區,而處於中間夾縫位置的河朔郡受此影響,領地內形勢也越發嚴峻起來,不少農民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