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距,這一點梅克羅還是有自知之明的。
“好了。你們兩位也別在那兒相互吹捧抬舉了,是騾子是馬,很快就可以見出分曉,我倒是希望我們米蘭王軍和三國同盟軍都能夠在這一戰中打出威風,一洗我們多年來的屈辱,同時也給大唐一個明證,我們三國同盟軍同樣可以打敗馬其汗人,並不是只有唐軍方能對付馬其汗軍,這一次是我們的最好機會。希望二位也需要交待各自帶兵將領,這一次務必服從庫涅克將軍的指揮,為我們三國日後爭取更多的利益。”
微微苦笑的貝多里奇地話語中有些言不由衷,但是事情走到這種程度,要想下船明顯是不可能的了。唐人的使者就坐在王都中不是。如果再要推三阻四,只怕那個傢伙就真的會向李無鋒報告同盟是在騎牆觀望了。現在似乎已經沒有什麼迴旋餘地了。
梅克羅和卡西尼奇都聽出了貝多里奇話語中的勉強,他們二人也知道貝多里奇對於對馬其汗作戰一事並不積極,路易十世同樣如此,但是面臨大唐的巨大壓力,原來的中立政策被迫改換成施延,而現在大唐已經在越京取得決定性勝利,對於三國同盟的態度也越來越強硬,甚至明確放出話來,如果三國同盟不能在對馬其汗人的戰爭中發揮應盡地義務,那大唐和三國同盟之間的合作協定就需要重新考慮,這也意味著大唐與三國同盟的關係會重新定位,那日後究竟會出現什麼情況,誰也無法確定。
無論是米蘭還是馬哈德和安達科都感受到了來自大唐的巨大壓力,雖然三國官員屢屢向大唐特使闡述三國同盟的政策和意見,希望能夠給三國更多地時間以便三國來進行動員,但是對方仍然十分強硬,批評三國同盟在這場不可能有旁觀者地戰爭中採取中立政策那就意味著是變相的支援馬其汗,那樣會傷害大唐民眾地感情、會為日後的雙方關係帶來許多變數,並且督促三國同盟務必要出兵馬其汗,徹底解決馬其汗對東大陸南部諸國的威脅。
“貝多里奇大人,這一戰既然無法迴避,我們也只有接受,只是希望大唐能夠在這一仗之後就能夠停止對外征戰了,東大陸自打他們的帝國建立一來便沒有安靜過,我們都希望能夠與大唐建立一個合理的秩序,以便我們能夠有充分的時間來發展經濟,現在西大陸諸國不是已經發現了新大陸麼?他們大唐不是也在大南洋的南方發現了一些島嶼麼?如果大唐真的還有餘力,不妨多在那些安面花些功夫要好得多。”卡西尼奇也微微嘆了一口氣,依附於強者也是一件難事,稍不順意便會造成關係的緊張,安達科也是深有感觸。
“貝多里奇大人,北方局勢好像也己經十分緊張了,聽說利伯亞人己經聯手動員,在大唐北方邊境集結了百萬大軍,看來大唐和利伯亞人一戰也是不可避免,不知道大唐能否支撐得了同時在兩線作戰呢?”梅克羅更關心這一點,馬其汗人與利伯亞人肯定是有默契的,一旦利伯亞人在北方擊敗了大唐,那南方局勢會不會受到影響就很難說了,三國同盟不想站錯隊,這也是他們希望多拖延一些時間的主要原因。
“二位大人,我們現在既然和大唐站在了一艘船上,就只能硬著頭皮往下走了,不要再抱著三心二意的想法,現在我們只能全力以赴配合大唐最快速度解決馬其汗問題,讓大唐能夠騰出更多的精力去對付利伯亞人,否則利伯亞人真的打敗了大唐,馬其汗人就會死灰復燃,到那時候,馬其汗人無法和利伯亞人爭雄,只怕就只有把心思打到我們身上了。
貝多里奇也知道自己的這番解釋有些牽強,但是他贊同國王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