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名釣譽的目的。正是他的沽名釣譽,才給後人留下了一團撲朔迷離的歷史迷霧。
如果按照班固的記述,可以設想,項羽要憑藉為數幾十萬人的挖掘能力,不管
他採取大揭頂還是多道並進的辦法,都將是愚蠢至極的。若在短期內,集中一處深
掘,不但難於下手,而且對這樣一個龐然大物來說,也是難於奏效的。即使是地宮
被開啟,那陵墓內的珍寶再多也有個定數,以三十萬的人力,何以“三十日運物不
能窮”?若從盜掘的面積上來看,對於一個深在地下七八十米的陵墓,開鑿的面積
過大,短期內挖不到底,更談不上取物。“鑿”小了,下部缺氧,人不能入。由此
可知“羊入其鑿”說法是不可靠的,在地層深處“火燒藏槨”並“火延九十日不能
滅”的事,也無法發生。歷史上對於掘墓中出現的“怪異”現象多有錄載,如《漢
書·外戚傳》載王莽發傅太后冢,墓室崩塌,壓殺數百人,開啟棺木,臭氣燻人,
遠及數里,開丁姬冢,槨內噴火四、五丈,燒了器物衣服,僅得玉匣、印緩而已。
《括地誌》載西晉永嘉末,挖齊桓公墓,水銀散發出的氣體人不敢近,久之,才牽
犬進入墓內。如按班固、酈道元、袁枚等人的記載,無論是項羽、石虎或黃巢率部
確實掘開了始皇陵,勢必會受到原設的暗弩的射殺,即使有幸進入墓室,也將會受
到水銀毒氣的傷害。而關於這些更能引人入勝的事件,書中豈能無載?
退一步說,如果始皇陵內已被洗劫一空,歷代朝廷又何需下令派人保護呢?
當劉邦平定天下後,即派二十戶為始皇守冢,這本身就說明這位新登龍位的皇
帝知道並沒有人毀壞寢宮。否則,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