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關騎馬趕到鸛雀樓,仰目望去,見鸛雀樓高三層,下臨洶湧黃河,西望中條山,巍峨壯觀。 飛簷之上停著一排排尖嘴長頸,身白翅黑的鳥兒,還有一些鳥兒在空中盤旋。吳關心說這肯定就是鸛雀鳥了。 吳關拴好馬,發現有兩人先己一步走進了鸛雀樓。 吳關隨後走了進去。剛到二樓,便聽到有人大聲吟哦道: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吳關對這首詩再熟不過了,畢竟是上小學時就背過的,心裡頓時泛起一陣感慨溫暖之意。 上到三樓,視野越發開闊。兩個人正指著題在牆上的《登鸛雀樓》一詩進行點評。 一人身穿白袍,腰懸寶劍,姿態瀟灑,朗聲說道:王之渙這首詩用語雖然平實,但氣勢磅礴,意境更是十分深遠,想這鸛雀樓必然會因此詩而名傳天下!” 另一個身穿道袍的人哈哈笑道:“論寫詩誰能比得過李太白?太白既然登此高樓,何不作詩一首以助雅興!” 吳關聞言大喜,這難道是李白?這可是自己心中的神仙一樣的人物。可要好好攀談一番。 李白卻是長嘆一聲,說道:“世上之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吾曾登臨黃鶴樓,本欲留詩,卻看到了崔顥的《黃鶴樓》,感覺實難超越,今日來到這鸛雀樓,卻有王之渙的詩在上頭,吾既使寫得再好,也難以超越這種意境,不寫也罷!” 李白說著轉過身來,臉上一片蕭索之意。 吳關見李白五旬年紀,雖然仍是瀟灑出塵,但是也有了一些風霜之色。 李白這一生都在求官的路上,但是始終不曾得志。即使被李隆基召進宮去,也只是給了一個虛職,這讓胸懷大志的李白十分不滿。 加上李白的性格狂放不羈,得罪了許多王公大臣,讓李隆基也很頭疼,終被“賜金放還”。 吳關對李白生平還是比較瞭解的,知道李白後來參加了永王的叛亂而被捕入獄,最後流放夜郎。心想自己一定要設法阻止這樣的事情發生。 不過從李白追隨永王一事就可看出,李白在政治方面是很幼稚的,至少也是看不清形勢,這樣的人如果當了大官可能是一種災難。 身穿道袍的人也轉過身來,卻是玄禎道長。吳關曾在皇宮宴會上見過一面。 玄禎道長和吳關同時大笑,吳關說道:“老道莫非連詩仙也敢騙?” 玄禎道長卻是哈哈大笑道:“今晚的酒飯有著落了!財主來了!” 說著就到吳關懷裡掏摸,摸出了約一貫錢,全都放到了自己懷中。 吳關叫到:“騙子改搶了!” 玄禎道長呵呵笑道:“都是文雅之士,何必說得這麼難聽,花你點小錢是看得起你!” 吳關上前一步,向李白叉手行禮:“涇陽吳關見過謫仙人。” 李白見是一個少年,也沒在意,只是略略回了一禮。 吳關又說道:“今日得睹太白風姿,實乃榮幸,欲邀太白到涇陽一敘,何如?” 玄禎道長在一旁說道:“吳關在涇陽建造了很多大水車,又有水力織布機等諸多機巧,太白見了肯定詩興大發,說不定又有許多佳作傳世!” 李白好奇之心很盛,立即就有些心動,不過卻搖搖頭說:“我已邀了好友明日趕往潼關,多謝好意,他日定當前去叼擾。” 吳關見李白無法去涇陽,現在剛剛見面,不便說得太深,於是拱拱手說:“太白詩名,動於天下,如若尋一地方隱居,當有更多佳作。我在涇陽辦有一所學校,敢問太白可否前去教學,薪酬不會低於百貫。” 李白哈哈大笑:“男子漢當濟世救民,行俠天下,怎可蝸居一處,偏安一隅?” 隨即又想到自己奔波多半生,除了詩歌之外,卻沒有什麼成就,不禁對窗外滔滔黃河之水長嘯一聲,高聲吟道: 行路難!行路難! 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 直掛雲帆濟滄海。 吳關見李白已是知天命之年,但仍壯心不已,不由頗為佩服,但也更加擔心他的未來。 李白的詩瑰麗浪漫,他的性格也是豪放不羈,這種人如何混得了官場? 吳關贊到:“好詩!太白閒暇之餘一定要來涇陽做客,我一定會用好酒招待!” 李白聽說有酒,立時雙眼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