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96部分

所在。因為後世的歷史教科書上並沒有把這個問題說清楚,而是籠統歸咎於“封建的土地所有制”,而且出於眾所周知的原因,還將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土地私有制混同。而朱皇帝當然不大相信歷史教科書的說法,所以就將中國封建社會末期的衰弱和失敗歸咎民族矛盾了。

不過在當了皇上,將中國傳統封建社會和西方資本主義社會來了一番比較後,他才發現,原來除了民族矛盾之外,封建土地所有制也是造成中國在晚清時代落後失敗的根結!

雖然從表面上看,晚清時代的中國好像不是一個典型的封建國家,沒有如武士和騎士這樣的封建領主。在晚清軍閥產生之前,國家好像統一的,皇帝的政令也能通暢傳達。而士大夫階級,就是一個人畜無害的文士集團,他們的身份也非世襲,而是主要來源於科舉,而科舉又是一個非常公平的官員選拔模式……

可是在細緻研究了中國社會之後,朱濟世才發現士大夫實際上是一種特殊的封建領主!和日本的武士、歐洲的騎士有著很多相似的地方。他們也是從大領主也就是皇帝那裡取得身份——透過科舉考試,在擁有士大夫身份之後可以參與基層政權的管理。實際上中國封建社會的基層是“士大夫自治”的封建領主制,朝廷並不怎麼參與。這樣的結構和騎士、武士管理領地的方式非常相似,在某種程度上還有一定的優越性。比如士大夫身份並不世襲,“領主階級”並不是固化的。而底層民眾理論上也有透過科舉取得士大夫身份的機會,上升的通道是存在的。

如果單純將中國士大夫領主制和日本的武士領主制進行比較的話,恐怕還是士大夫比較優越——歷史上壬辰倭亂已經說明問題了。一群從戰國亂世中殺出了的最牛逼的武士,被數量遠少於他們的明軍打敗!

可是到了甲午戰爭的時代,日本已經徹底拋棄了武士領主,而轉變成了一個資本主義近代國家。而滿清雖然也搞了洋務運動,但是根子上的東西——士大夫領主制和八旗為本仍然沒有觸動半點。自然打不過日本了!

真正阻礙中國快步走向資本主義的不是儒家學說,也不是土地私有制,而是這種變相的封建領主制度。

既然找到了問題的根結,朱濟世這個“開國皇帝”就要大刀闊斧的進行改革了。所以朱皇帝上臺以後大力推行官府下鄉和科舉改革,都在動搖這種中國特色的封建領主制度。到了現在,中國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幾乎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

中國的封建社會,終於要結束了!

朱濟世深吸了口氣,微笑著道“左相,朕知道,這幾年來,大明算是走對了路子,士紳在鄉村的統治已經到了盡頭!現在的土地兼併潮和退佃成風,正是因為士紳統治的崩潰。

所以朕不會抑制兼併,也不反對退佃!朕不怕天下大亂,因為朕有婆羅洲、有東北、有蒙古、有新疆、有東西伯利亞、有哈薩克汗國……有的是地方安置失地農民,而且工商業這兩年也發展起來了,失去土地的農人即使不願遠行,也能找到餬口的差事。”(未完待續。。)

第837章 行萬里路

背井離鄉,萬里遷徙這件事情,在某個住在風景如畫的承德避暑山莊內,被各種各樣的美女包圍著的皇上說來是何等輕鬆啊。

地盤有的是,路費也不成wenti,還有船隻、鐵路可以裝運人口,有什麼難的?路上死掉一點……大明皇帝不在乎,反正死的也不是他家裡面的人。移民將要前往的目的地還在打仗也沒有wenti,會給他們發槍的!

不過對那些親身經歷過這種有組織的人口大遷徙的renmen來說,無論是去東北、去西伯利亞、去蒙古、去新疆、去南洋、去哈薩克汗國還是去美國澳洲,都不是一個特別愉快的經歷,或者應該說是一段特別痛苦的回憶。對曾經押送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