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5部分

千明軍就動用兩萬清軍,而且還藉助大雨之利,讓對手的火槍無法發威。而今天可是萬里無雲的好天氣啊!難道還指望用不到五千人打敗朱明的兩三萬軍隊,保住曲江縣城?

“希望能有條活路……”

幾個參將忐忑不安地想著。

“向軍門,曲江地勢險要,城防堅固。我們應該堅守待援!”

說話的是韶州知府餘純保。此人之前曾經當過廣州知府。在鴉片戰爭後被罷官,不久之前才花重金走了穆彰阿的門路得到啟用,放了韶州府,誰想到上任沒幾個月,朱濟世就起兵打過來了。

向榮扭頭看了看餘純保,“餘知府,團勇民壯動員了多少?軍餉又籌集了多少?”

看不見銀子,大清朝的綠營兵是絕對沒有一點士氣的。所以向榮早在兩個月前就讓餘純保想辦法籌餉了——他的兵被太平軍和明軍包圍,餉道早斷了,只能就地籌措了。另外,清軍在守城的時候一般都會動員民壯來當炮灰,向榮也早就讓餘純保去募集民壯了。可是……

“向軍門!這曲江縣城裡的民人早在兩個多月前就叫僧王趕跑了,你叫本官找誰去籌餉,讓誰來當民壯?”

沒錢沒民壯,這仗還打個屁啊!可是不打,能走得了嗎?

“能往哪裡去?走投無路啊!”向榮搖搖頭,“看來只能一死報君恩了!”

“軍門。還是從長計議吧!”幾個參將又勸。

向榮跺跺腳,“哎呀。你們幾個有什麼話就說,到底想叫老夫怎麼樣?”

幾個參將互相看看,其中一個資歷最老的中營參將上前一步,朝向榮拱拱手道“軍門,咱們不如……不如歸附了大明吧!”

“是啊,廣東水師提督,廣東巡撫他們都投大明瞭,咱們不如……”

“唉,早說嘛!”向榮回頭看看餘純保,“餘知府,你拿主意吧。咱們是降了大明還是降太平天國?”

餘純保苦笑,合著這向榮早就想投降了,只是拿不定主意向誰投降而已。

“還是降了大明吧!”餘純保道,“太平天國行事乖張,與聖教不合,大明畢竟是華夏正朔,朱天子又以中學為本,我等讀書之人理應奉之為君的。”

向榮呵呵一笑,“我也覺得朱家天子能成事,咱們當貳臣的,總的選個勢力大的投靠吧?這太平天國攏共才幾個縣,也不好好經營,跟著他們連吃喝都成問題。這大明好歹有一個省了,投過去總歸是餓不死了!”

這向榮和餘純保的心態是有普遍性的,如果是在東江大戰和廣州被明軍攻取之後,這滿清的大部分漢官還看不清大勢,認為天下人心還在大清這邊,明逆反賊是成不了大事的話。那麼在郴州城前嶺大戰之後,沒有人再相信滿清能躲過這場劫難了。

因為這一回的局面,就好比是白蓮教和吳三桂一塊兒找大清朝的麻煩!就算大清朝有本事平了其中一個亂子,另一個也能借著這機會做大,最後就算不能滅了大清朝,也能據有半壁江山。

而太平天國看起來像是一個比較容易對付的亂子,比較他們只是一夥流寇,沒有根據地的。而大明怎麼瞧都至少能有個半壁江山的樣子……所以投靠大明是沒有多少風險,很可能還能得個復國功臣。

所以廣東地面上還在抵抗的滿清殘餘力量在城前嶺大戰後的兩個多月裡,要麼開門迎降,要麼負荊請罪,總之沒有人再敢抵抗王師了。至於原來閉門觀望計程車紳,也都紛紛剪了辮子換上明朝的衣冠出來活動。有些人還想要回被沒收的土地,即使遭到拒絕,也不敢有反抗的心思,而是讓子侄去準備明年初的科舉,只要能考上功名,做了大明朝的官,還怕沒有出頭的日子?

這天下大亂才開始呢!要是現在當了明朝的官,將來也是復國功臣。

至於想要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