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96部分

南洋,分封到信度,分封到西域去嗎?

沒有。

但大華做到了。

短短三年,卻已經超過了大唐的二十餘年天下。

這份氣度,這份包容,這份開放,才成就了今天的這份偉大與榮耀。

一個又一個被唸到名字的漠北諸侯,激動的起身上則天門,從皇帝的手裡接過分封的詔書、印章,還有領主的徽章以及皇帝的賜劍。

天子賜給他們旌旗,賜給他們劍與盾,象徵著他們為帝國守衛疆土。

“臣李不屈拜見皇帝陛下!”

堅昆侯李不屈登臺,跪伏皇帝面前。

張超手握天子劍,來到李不屈的面前。

長劍搭到李不屈的肩膀之上。

“朕,漢家天子、大華帝國皇帝,在此正式冊封你為大華堅昆開國侯,蒼天為鑑,從此以後,牢記你的職責,守護你的榮耀,為大華屏藩!”

李不屈跪在張超面前,他激動的抱住皇帝的腿,親吻皇帝的靴子。

“臣李不屈對天起誓,永遠忠於大華帝國,永遠忠於大華皇帝陛下,子子孫孫,世世代代,永為大華屏藩,永固邊疆!”

大華帝國的首相馬周在一邊頒給李不屈分封詔令,帝國翰林院大學士房玄齡頒給李不屈堅昆侯金印,帝國貴族院長魏徵頒給李不屈旌旗徽章。

最後,張超賜給李不屈三樣物品,領主鎧甲、盾牌、長劍。

捧著這些御賜之物,李不屈激動的面色通紅。

八百諸侯。

從國公到國侯,再到伯子男爵。

一個接一個的上前。

儀式有些冗長,但大家都很認真的觀禮。

連張超,今天都沒有覺得不耐煩。雖然給八百個封臣一次性授封,確實很耗費時間,但這一切來之不易,也非常珍貴。

好在公侯伯的賜封儀式花的時間長點,張超還會跟他們說幾句話,但到了數量眾多的子男爵時,則要簡單的多,皇帝劍尖一點,然後頒給賞賜,爵士們就迅速退下。

就在此時,漢京往東五千裡外的東海之上。

扶桑。

皇太子張正在難波品嚐自己勝利的美酒。

難波距離京都很近,這裡是倭國的新都,也就是後世的大阪,因為是臨海港口,所以被蘇我氏主張遷都至此。

但遷都不過一年,倭國就亡國了。

難波已經被改名華津,原來的倭國王宮,已經成了張的太子行宮。

議事殿,文武齊聚。

既有東征的將軍們,也有皇帝選派來的扶桑道文官們。

“諸位,倭國已經被我們攻滅,如今戰事平定,恢復倭國的秩序,恢復生產是重中之中。地方民政這一塊,孤相信陛下選派來的諸位大臣們。”

倭國原有五畿七道,而現在大華將倭國設為扶桑道,原五畿七道,加上蝦夷人的地盤,被統改設為九個州。

六十餘個令制國,則改為六十餘個縣。

扶桑道九州六十餘縣,由扶桑道宣撫使為首的地方官們治理,宣撫使之下有左右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揮使,還有各州刺史、各縣縣令等。

這一個個的衙門,正在陸續建成,人員也都是中原朝廷任命來的。

扶桑道做為太子采邑,與朝廷其它直轄道不同的地方,就在於其它道的宣撫使是地方道最高長官,但在扶桑,宣撫使上面還有扶桑國相,還有議長,再上面還有太子殿下。

扶桑道宣撫使衙門既受中央朝廷直接管轄,同時又還得接受太子府的節制,受到雙重管轄。

新任的扶桑道宣撫使是太子的老熟人,皇帝張超的親傳弟子李感。

也是李績的兄弟,不過如今他叫徐